旧约 - 以西结书(Ezekiel)第33章
‘我若使战争降临某地,那地方的人民从他们当中选出一人作守望者, |
凡听见号声而不接受警告的,敌人来到把他杀了,这流血的罪就要由他自己承担。 |
因为他听见号声,却不接受警告,这流血的罪就与人无关。他若是接受警告,便能救自己的性命。 |
反过来说,如果守望者看见敌人前来而不吹号,以致人民毫无戒备,敌人来杀了一个人,这人固然是因自己的罪孽被杀,我却要向这守望者追讨这人被杀的血债。” |
人啊,现在我立你为以色列人的守望者,你要听我的信息,代我警告他们。 |
当我向恶人说:‘恶人啊,你必定要死!’你如果不警告恶人,叫他离开罪恶的行径,这人必因自己的罪而死,我却要向你追讨他丧命的血债。 |
可是如果你警告过恶人,叫他离开罪恶的行径,但他仍不肯归正,他必因自己的罪恶而死,你却救了自己的性命。 |
人啊,以色列人曾这样说:‘我们身负过犯和罪恶,并且不断败坏,我们怎能生存下去呢?’ |
你要告诉他们,主上帝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绝对不喜欢恶人死亡,却愿意恶人归正,改变他们的行径,得以生存。回头吧!回头吧!赶快离开你们邪恶的行径,何必自取灭亡呢?’ |
人啊,你要对你的同胞说:义人的义,在他犯罪的时候并不能拯救他;恶人的恶,在他悔改的时候也不能使他沉沦。倘若义人犯罪,他以往的义不能使他生存。 |
我虽对义人说他必能生存,但如果他仗着自己的义而犯罪,他的义将一笔勾销,他必要死在自己所犯的罪中。 |
当我对恶人说,你必定要死,但他如果离开罪恶,遵行公平仁义, |
清偿还抵押,归还赃物,遵行保障生命的律例,不再犯罪,他必定因而生存,不至死亡。 |
他所犯的罪亦会一笔勾销,因为他遵行公平仁义,所以必得生存。 |
然而,你的同胞却说:‘主这样做不公平。’其实,不公平的是他们自己。 |
可是你们却说:‘主这样做不公平。’以色列人啊,我必按你们各人的行为审判你们。” |
在我们被掳后第十二年十月五日,从耶路撒冷逃难出来的人对我说:“京城已经沦陷了。” |
逃难的人来到的前一晚,主的灵降在我身上,开启我的口,当他们早上来到我这里时,我已不再是哑巴了。 |
“人啊,那些住在以色列废墟的人这样说:‘亚伯拉罕只有一个人尚且能拥有这地方,何况我们这麽多人呢?我们更能拥有这地方为业了。’ |
但你要告诉他们,主上帝这样说:‘你们吃带血的肉,仰赖假神,又杀人流血,怎能得到这土地呢? |
你们依赖暴力行事,作奸犯科,污辱人家的妻子,你们怎能得这地呢! |
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那些住在废墟中的必倒毙在仇敌的刀下,逃到田野的必被野兽吞噬,躲进堡垒和洞穴的必死於瘟疫。 |
我要使这地方凄凉荒废,无人经过,使她不能再夸耀自己的权力。 |
人啊,你的同胞在墙边和门口彼此谈论你说:‘来,听听有甚麽信息从主而来。’ |
他们和别人一样来到你面前,坐着聆听你的话,俨然是我的子民,但是他们嘴里说的是甜言蜜语,心中却追求不义之财。 |
看吧,我所说的快要应验了,当一切都应验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在他们当中确实有先知。” |
以西结书第卅三章
第 33 章
结 33 章 > 先知信息的内容出现了转机──
33 章 本章列出了以西结发预言的新方向。直到这个时候,以西结已对犹大( 1-24 章)和周围的邪恶国家( 25-32 章),宣布了对他们的罪的审判。在耶路撒冷遭毁灭之后,以西结的信息便从定罪、审判转向了安慰、希望和神的百姓在未来的回归( 33-48 章)。神以前曾任命以西结作守望人,让他警告民族审判会到来( 3:17-21 )。神在这里再次任命以西结作守望人,只是这一次他说出来的是希望的信息。但信息中仍然有关于警告的段落( 33:23-34:10 ; 36:1-7 )。这是一幅更大的蓝图中的一部分。神会记住并祝福那些对自己忠实的人的。
我们必须注意到以西结的信息中的两个方面:警告和应许。那些坚持反对神的人会受警告,那些信神的人应该得到鼓励和希望。
结 33:10-12> “你们转回,转回吧!”──神这也是在呼叫我吗?
33:10-12 过去犯的罪使流放的百姓感到灰心。这是本书一个重要转捩点。在以西结书中的其他地方,百姓曾拒绝正视自己的罪。而在这里他们为自己多年来一直反抗神而有深深的负罪感。因此神向他们保证:如果他们悔改,神就赦免他们。神要让每个人都归向神。神着眼于我们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神给我们归向祂的机会,就看我们要不要接受了。我们要诚心诚意地跟随神,在我们失败的时候要求神赦免我们。
结 33:13> 我做过那么多善事,即使犯些错,也能被抵消掉吧……
33:13 如果一个人决意要过罪恶的生活,那他过去所行的一切善事都救不了他。有些人认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好事,足以遮盖自己不愿放弃的罪了。然而在某方面做好事,并不表示可以在其他方面放纵行恶。神要我们全心全意地爱和顺服祂。
结 33:15> 遵行生命的律例,指的是什么?
33:15 一个人的好行为是救不了他自己的,只有神的救恩才能教人有公义的行为(参弗 2:10 ;雅 2:14-17 )。这包括我们转离以往的罪恶并做正义的事(参路 19:1-10 撒该的故事)。神要求我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悔改并做正确的事。
结 33:21-22> 先知终于能开口说话了……
33:21-22 在以西结开始事奉的时候,神若不给他具体的信息,他就不能说话( 3:26-27 )。当以西结的预言一实现,假先知原形毕露的时候,以西结说话就自由了。以西结不需要再证明自己,他现在可以自由地传讲神关于百姓回归和希望的信息。
结 33:30-32> 别人接不接受福音是他们的事,传不传福音却是我们的事……
33:30-32 他们拒绝按照以西结的信息行事。当我们为基督作见证而遭人嘲笑的时候,或者别人故意不按照我们的劝告行事,我们也不要放弃。我们不仅是在向人作见证,我们这样做也是出于对神的信心。虽然不一定能让其他人接受我们的信息,但我们却能忠实地将信息传递出去。
结 33:31> 我们心里真的爱神吗?
33:31 这些人表面上跟随神,但他们更爱自己的钱。今天许多人外表上给人留下虔诚的印像,然而内心却非常贪婪。耶稣警告百姓说,人们不能又爱钱又爱神(参太 6:24 )。没多少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说“我给出我所有的”。但在有了一些金钱的时候,我们就很难不去爱钱了。
结 33:32> 教会里又唱歌,又聚餐,人多又热闹,蛮有意思的……
33:32 人们为了取乐开始听以西结的话。他们听完信息后并没有要付诸行动的兴趣。许多人把教会视为取乐的地方。他们喜欢音乐、人群和各种活动,但是他们并不把信息放在心上。他们不寻求对自己的挑战,或者参与事奉。我们是不是把教会的礼拜视为娱乐呢?敬拜对我们的生命有没有真正的影响呢?我们要听神的话,顺从神,并将祂的话运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西结书第卅三章
谨守的人生(三十三 1 ~ 20 )
.守望者的责任( 1 ~ 9 )
当神要选立一位守望者作为提醒和警戒百姓时,他便要执行这种使命。假若百姓不接受他的劝告,离恶就义,后果便要自负。反之,假若守望者没有对百姓作出适当的警戒,便要承担百姓受祸的责任。同样,神在现今的社会和教会内也兴起不少的守望者,负起前瞻、引导和责备的任务。这些人必须宣讲从神而来的说话,不可加添,也不可减少。
.神并不期望恶人灭亡( 10 ~ 11 )
耶和华并不喜悦罪人灭亡,他是极其盼望罪人能从恶道之上转回(参弥七 19 )。耶稣基督便是这种怜悯罪人的最高救赎行动。故此,传道人当有这爱人灵魂的心志,不单单牧养教会内的信徒,也应关心那些仍未享有救恩的人,期望藉传福音的工作,领他们得新的生命。
.神所喜悦的是一种现行的义( 12 ~ 20 )
义人以往所行的义,不能成为神救赎的理由。他们必须生活在一个“现在式”的圣洁生活之中,才能得神的喜悦。假若义人离善行恶,所得的下场便是因罪孽而死亡。反之,罪人只要离恶行善,他必定得蒙神的赦免(参十八 19 ~ 32 )。这样,就显出祂是一位公平的神了。所以,我也需要每天在神面前省察自己有没有罪过,甚至是一些隐而未现的罪,也要求神宽恕,并要立志改过行善,才能配称为基督徒啊!
思想 当我面对别人的罪行时,是否没有作出挽救的行动,甚至自己也没有在生活中谨守警醒呢?
意料之外(三十三 21 ~ 33 )
.应许之地遭受灾祸( 21 ~ 29 )
以色列人以为倚仗从前神应许给亚伯拉罕为业之地的承诺,便能胡作非为。谁知耶和华对他们的罪行施行审判,为要使他们明白最终的倚靠是神而非地业,神便将他们以为绝对可靠之地变为荒凉。这虽是神的旨意,但却是由于以色列人藐视神的圣洁所带来的结果。他们吃带血之物、仰望偶像、倚仗自己的剑,行可憎的事、玷污邻舍的妻。这些在信仰和生活上的淫邪,引来神的审判。然而,神施行刑罚的目的,并非出自一种报复性的意念,它主要的意义是让以色列人在罪恶中回转过来,悔改归向神,并知道耶和华是掌管历史的主宰。
.没有行动的信徒( 30 ~ 33 )
从这段经文,我们更能明白以色列人在信仰生活中出了什么岔子,以致他们遭受如斯严重的审判。他们既为以色列人,自出生便有耶和华神的同在,无论在思想、生活和行为上均可享受这种福气;可是,这种固有的恩典并没有受到他们完全的珍惜和实践。他们承认耶和华的存在,亦以他为敬拜的神袛,并且聚集一起聆听先知的训诲。骤眼看来,他们应可获得神的庇佑。但是神所着重的却不是这些表面而惯性的活动,所求的是那些从心底发出的虔敬,以致生活行事有真诚的信仰内涵。故此,我们也要留意自己口中所说的话是否与心思意念不同,耳朵所接受的有没有真实地流露在生活之中。
思想 有什么事情和物质使我的信心转离神,我对神的热诚有否因时间而转淡? ──《新旧约辅读》
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 第卅三章 注释
33:1-37:28 复兴的盼望
先知妻子的死讯代表先知论及耶路撒冷受审判的信息已告一段落(参
24章)。接着,先知展开一连串有关神审判列国的预言(参25-32章)
。 33章起,先知的信息把被掳的子民带入新纪元,传出了复兴的盼望
: 33:21 记载耶京被攻破 ,
之後先知就开始针对百姓沮丧的心情,致
力安慰他们。但在此之先,先知必须重申他任守望者的职责,以及神
的子民在个人与团体方面的责任( 33:1-20)。
1-20 守望者的职责
先知再次获神提醒他作守望者的责任。
1-9 守望者的比喻(参3:16-21)
这里与 3章的不同点是耶和华令先知将有关守望者职责的信息告诉百
姓,使他们不致以不知情为藉口。
2
「本国」:原文作「你」,这是要强调守望者(即以西结)与
百姓的关系。
3
「角」:为军事器具,也用於崇拜仪式中。
这里是指哨兵看见敌军临近时所发出的警报。
6
「死在罪孽之中」:或作「因罪孽死亡」(下文8-9同)。
7
耶和华虽要降祸(「我使刀剑临到」)於百姓,但却差先知预
先警戒他们,证明 期待恶人悔改,不喜悦他们死亡。
10-20 个人有悔改的自由和责任
这里是要针对百姓因绝望、自义、责怪神等原因而不肯悔改的错误。
10
人民的三重呼喊:过往的罪恶压在肩头,罪恶的担子必毁灭我
们;我们还能活吗?
11 内容类似18:23, 32。
18:23采发问形式,
18:32用了讲述形式,
这里却是以宣誓形式出现,表明这信息的真确性。
12-16
指出行义、存亡与悔改的相互关系(参 18:21-24)。
这里并不是要表
明,一个得救的人若犯罪便失去救恩,乃是要强调离开罪恶的重要。
不愿悔改的态度是与信靠基督救赎的心互相违背的。
15
「当头」:即抵押物(参出22:26-27; 申24:12-13; 结18:7)。
17-20 参18:25-30。
21-22
此段接续 24:15-27;
记载先知生平所见所闻,这里叙述先知得到耶京陷
落的消息。
21
「十二年」:有古卷及古译本作「十一年」。
前者为主前五八四年一月,即耶京陷落後十八个月。学者们认
为先知不会相隔这长的时间才获悉消息,故一般为「十一年」
较为合理。
22 「我口就开了」:参24; 25:27。
23-33 警告留在耶路撒冷的人以及被掳者
23-29 针对留在耶路撒冷原地者的警戒
耶京陷落後那些留在京城的人是民中最穷的(参耶 52:16)
, 但他们
却自以为比亚伯拉罕还富足;亚伯拉罕一人既能承受土地为业,他们
人口众多,更可理直气壮地承继这无人认领的产业。然而他们既未效
法亚伯拉罕对神的忠信,反倒在宗教、道德上继续犯罪亵渎神,与昔
日被赶离自己产业的选民无异,所以必须在神的审判下受罚。
25 「吃带血的物」:参利7:26-27;
17:10。
26
所描写的恶行可能指人民战乱中无法无天的行为。作这些事的
人岂能自以为是的承继产业?
「刀剑」:或指暴力(参王下25:25; 取41:1-3)。
27
「在荒场中的」:指在被毁灭的京城中居留的余民。
「在田野间的」及「在保障和洞里的」:指城毁後四藏身的逃
民。
「保障」:堡垒之类的藏身处。
28-29 百姓遭受审判是罪有应得的。
「荒凉,令人惊骇」:原文或作「极其荒凉」。
(参6:14; 本章29同)
30-33 警戒被掳者
由於先知的预言多已应验,他的话在被掳的团体中渐受重视,被掳者
也喜欢听先知新近从神所得的默示,犹如人爱听奏乐歌咏般,只是听
了随後即忘,行为并没有改变。以西结所面对的局面是多人聆听但极
少人服从,正如耶利米所面对的困难一样(参耶 12:1-6;
15:15-21)。
耶和华在这里安慰先知,强调先知的预言终必应验,警告掳民不可漠
视。
31 「如同民来」:即三五成群。
「彷佛是我的民」:如耶和华历来的子民那样渴望追寻 的道。
「口多显爱情」:口口声声表示爱慕先知的话语。
思想问题(第 33章)
1 你若知道教会内有人犯罪得罪神,应该怎样做?
参马太 18:15-17。
教会整体有什麽责任?参林前 5章。
若把这些问题置诸不理会有什麽後果?参本章 8;
林前5:6。
是否只有神的子民才需要守望者(参 1 -6)?
你处身的社会又有谁作守望者?
2 以色列人倚仗人多( 24)、倚赖刀剑(26),是否能够得偿所愿?
以西结书第卅三章
守望的比喻(Ⅰ)(卅三 1-20 )
三十三章不只是以西结书一个新段落的开始,而且也是他从事先知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前面几章(廿五至卅二章)的内容,是攻击外邦豫言的集萃;从文学的角度观察,在以西结妻子的死亡(廿四 15-27 ),与耶路撒冷倾覆的消息之间,形成一种不自然的缺口。后一事件在卅三章记述,但是我们首先要介绍这个守望者的比喻和解释。一般人可能希望本章,以廿一至廿二节所叙述的事情开始,就是那个人带耶路撒冷倾覆的消息逃到被掳之地以后;由于妻子死亡而一直静默不语的以西结,这时才恢复他传讲的能力。这一个新的段落,用此比喻开始,当然很合适。虽然他必须在悲哀的消息之后宣告它;这件事情是以西结使命更新的标志,今后在他事奉的工作上,将有一个新的方向。
我们对守望者的观念已经熟悉;简单的说,它描述以西结起初的使命,正如在三章十六至廿一节所记载的。此处作更详细的陈述,使先前的隐喻,发展为完全的比喻,作为这位先知使命更新的标志。由于他从前的工作,一直都是集中在选民过去和当时的历史,这位先知特别强调耶路撒冷的倾覆,就未来而论,乃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在此处所介绍的比喻,与先前所说这位先知作守望者,两者之间有许多不同。按照三章十六至廿一节所记,上帝对以西结说,他已被指派,作一个守望者,可是那个职务并未公开宣告。如今,在这一段要研讨的经文里面,这个守望的比喻和解释,乃是先知特别向他本国的百姓所说的( 2 节)。这位先知的任务,是作一个守望者,而百姓的责任,就是对于那个守望者的警告,作出回应,这两件事情都说得非常清楚。
这个比喻引用百姓已熟悉的知识,并完全根据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特别是根据圣城的倾覆这件事。任何人必然重视城邑;城内的本身是一个军事堡垒,提供保护,而且防备侵略。但是国家的百姓,不仅要在城内工作,而且须往周围的乡间去。在军事危机的时期,便指派一个守望者,他要在城墙上设立一个有利的位置,长期注视敌人的动态。如果敌人出现,守望的人必须大声吹起警戒的号角,唤起他的百姓,危险即将接近。在面临这种军事危机的时候,这个比喻又详细说明各种不同的责任。守望的责任乃是注视和警戒;这等职务执行之后,他的工作便算完成。国民的责任,乃是听从和回应;当国民听见警戒号声吹起的时候,他们必须在城墙上,寻找一个安全的位置。
守望的比喻(Ⅱ)(卅三 1-20 )(续)
比喻的解释乃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7-9 节),已经清楚证实以西结是以色列家的守望者。仇敌被识别为‘罪恶的军队’,他们企图毁灭以色列人。这位先知必须守望罪恶的入侵,并将罪恶所带来的灾祸警戒百姓。百姓的责任乃是注意守望者的警戒,并逃离罪恶,奔往良善的堡垒。守望的和百姓,都有清楚指定的职务和责任,但是彼此必须互相协助。
解释的第二部分( 10-20 节),与比喻并无直接的关系;它乃是处理反对这个比喻的异议。第一个异议是,百姓过去的罪恶是那么沉重,以致使他们无可逃避,绝对不能存活。但这位先知宣告说,事实并非如此。上帝并不对过去积聚的罪恶采取行动,甚至也不依照过去所积聚的良善而施行报应;最关键的,乃是现在的态度与行为、和将来的托付。这样一来,长久作恶的人,并不是毫无盼望;如果他愿意离弃罪恶,从善如流,改正过去错误的行为,必能得到救恩和生命。侵入为善的人,也未必毫无危险。他若转离善行,去作恶事,必然招致审判和灾祸。但是这种观点,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假如这就是上帝处理人类问题的态度,岂不是不公平吗?同样的,假如一个人终身作恶,最后悔改从善,他所犯的一切罪都被赦免,这公正吗?相反的情形照样也是不公平:就是一个终身为善的人,只因一点差错,就将往日一切的善行,完全抵销掉?这位先知暗示,事实并非如此。
在整个的一段经文里面,神学方面的含意非常丰富;但这种道理并不新的,而是根据本书先前的说法,从不同的观点加以介绍。
(一) 个人与团体的责任 :这个比喻说明双方的责任范围。守望者所负的,是一种个人的责任,向上帝和他本国的同胞负责,忠实执行他的职务。如果他已警告危险,他已尽职;假使他没有发出警戒,他必须对一切可怕的后果负责。他只能对没有发出警告负责;但他不能对百姓不作回应负责。因此,守望者单独执行他的职务,他必须独自对他的忠心负责。延伸超出个人之外的责任,整个的团体都包括在内。他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等行为,相继影响广大的众民。
在比喻中所提出的责任的原则,实际上超出作先知的职责,而对平信徒和圣职人员都适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和责任的履行向上帝负责。但是因那等责任必将影响别人的生命,个人的责任总有一种团体的特性,因此,使责任成为如此可怕;一个人的立稳或跌倒是一件事,但别人知道他的立稳或失败却是另一回事。圣工总是一种为别人服务的形式;假如我们不愿对别人负责,我们就不能为他们作什么事情。然而在这个比喻里面,我们开始领悟,圣工不只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一种冒险的事业;这种工作容易招致失败、失望、失去爱心,和警戒不被听取等的危险。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不愿对别人负责的生活,决不是完全的生活。尽管在以西结的生活中,充满悲哀和痛苦,却是一个完全人的生活。
(二) 公义与赦免 :许多人都有这种意见,以西结认为上帝对人类的作为,并不是依照公平的特性。主张这种说法的人,他们并不了解神人之间的关系,和赦免的本质。
从表面上看来,公平可能表示,上帝应该严格的依照我们的行为,来对待我们。一个人正常的良善,一时不良的过失,不该抵销一切的诚实和良善,反过来也是一样。对于这种不公平的问题,正如几世纪以后使徒保罗有力宣讲的,实际上,没有什么人是完全良善的(罗三 9-20 )。如果一位完全圣洁的上帝,建立良善的标准,然后依照公义的观点衡量人类,那么,没有一个人能经得起考验。其错误在于把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变为一种僵硬的观念。这位先知关心他本国的百姓,应该如何维持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信心的生活决不能降低成为善恶行为的平衡。与上帝同在的生活,乃是一种活泼的过程;根据上帝的观点看,只有藉罪恶的赦免,才可以达成;只有由于人的合作,才可以继续维持那种关系。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藉悔改,继续向上帝求助,并且接受祂的赦免。因此,凭立约的关系而得的生命,才可以使关系继续。
这位先知并不认为上帝的作为不公;他大声宣告说,如果只以公义作为建立关系的标准,那就没有什么盼望了。固定公义的原则,必须用慈爱和赦免的奥秘加以缓和,惟有如此,才可以继续与上帝同在。从基督教神学的观点来说,公义、慈爱和赦免,都是藉基督的死,和从死里复活表现出来的,如此才可以继续过与上帝同在的生活。
耶路撒冷的倾覆(卅三 21-33 )
经过一段长期的缄默之后,当耶路撒冷倾覆的消息,带给那些被掳之人时,以西结终于恢复传讲的能力。廿一节所说的‘十二年’,可能应修正为‘十一年’(因为在古代希伯来文原稿中,有若干证据显示),所以这件事情,是在主前五八七或五八六年冬季发生的;在耶路撒冷倾覆之后,大约有半年的时间。以西结在他的妻子死亡时,他曾宣告说,当一个逃脱的人,带圣城倾覆的消息到达的时候,他必恢复传讲的能力(参廿四 25-27 )。
有人常常认为,在国家遭遇极大的危机时,最后百姓就可以恢复他们的知觉,并且了解实际的情形,但是按照这两部分的豫言显示,事实并不是这样,先知以西结运用他新近恢复的传道能力,首先向那些仍然停留在应许之地的人( 23-29 节),大声疾呼,然后他又向那些被掳的朋友,继续传扬上帝的谕旨。
那些存留在以色列地的人,不顾耶路撒冷的瓦解,和国家在战争中的失败,仍然是完全的盲目无知去曲解古代的信仰,最后造成国家的灭亡。他们不愿悔改,设法恢复他们的信仰,反而忙抢占土地。有许多往日的地主已经被杀,也有不少人被掳往国外;那些留下的国民,实在太悲惨了,征服者看不起他们,在沦亡期间,他们却寻求财富。正如在我们从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纪里,曾看见过好几次,战后混乱的时期,有人得到很大的利益;人类的土狼和飞鹰,从人类悲惨的灾难中获得财富。但是以色列家存留的人,不但为自己取得土地,而且以无耻伪善的态度,用宗教的措辞,来为他们的行为辩护。如果亚伯拉罕一个人应得这地,当然,我们在灾难之后,还有这么多人存留,我们岂不是有更大的权利,能得到这地吗?( 24 节)
这位先知宣告说,这种妄想完全错误。亚伯拉罕是义人,但是那些灾后存留强占的人,乃是不义、暴力和残忍之人的化身,缺乏道德和信仰。所以此处所提出的,乃是一幅不同寻常的图画,这位先知仍然宣告将有审判临到应许之地的居民,从周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他们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教训。因此上帝的审判,还要临到那些灾后余生的少数人身上。
豫言的第二部分,仍是向那些被掳之人传讲的。从表面上看来,情形相当可喜。这位先知已经得到一点声誉,因为他所豫告的,都非常精确的应验了,因此,有许多人愿意听他的讲道( 30 节)。一位先知可能厌恶长期的不受重视,如果他要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物,他必须格外谨慎。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要听以西结的教导,正如一大人聚集在一起,要听一个热门人物,高唱爱情的雅歌一般( 32 节)。但是也正如那些听爱情歌曲的人一样,并不实际的去表示爱心,所以那些听先知以西结讲道的人,并不依照他的话去行。这位不出名的先知,开始广为人知,但是他所传的道理,并不能渗入那些百姓迟钝的耳中,所以,虽有声望,仍像没有声望时一样。
先知在危机关头用语言所绘制的这幅图画,在人类的历史上,真是黯淡的一页。耶路撒冷城和圣殿,已经变为废墟;希伯来人的信仰得以存留,希望并不太大。不管先知如何传讲,历史上未见的灾难,将作为上帝的审判临到。那些在应许之地存留的人,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高举古老的信仰,为他们新的处境辩护。那些被掳之人,对于这位先知所传的道理,发生新的兴趣,然而他所说的话,只是当作娱乐,不能激起人的行动。事后看来,我们对于那些百姓的继续麻木不仁、和盲目无知,可能会感觉惊异,但是我们自己的洞察力,也受到面对当代类似的危机而造成的盲目无知所伤害。──《每日研经丛书》
以西结书
注释
三十三 1-20 责任的范围
这宣讲的开始,与三章 16-21 节的内容相似。以西结要作以色列的守望者。这工作有它的责任和刑罚。(宣讲中却无提及有何赏赐。)以西结要向以色列人复述这任务的性质。
这宣讲继而指斥以色列所犯的两方面。第一、宿命论( 10-11 节)。他们认为自己已深陷于罪恶之中,甚至神也乐于看着他们从此堕落(换言之,既然神也这样看他们,他们便毋须改变自己了)。这观念受到严斥:神不喜悦恶人之死,主要在于他们肯不肯改变他们的行为。
第二、他们自以为储备了大量功德(参十八 21-32 ),而以为这些功德可抵消他们的恶行。这种想法一方面推论那些一生为恶的人将毫无盼望,因他们没有足够的功德去抵消恶行。另一方面,那些自以为有足够功德的人,可以随意犯罪,只要不超过分量便可以。这观念自然也受到斥责。不管人犯了甚么罪,只要他真诚悔改,必得赦免。恶行却不能以过往的功德来抵消。
第 1-6 节以西结要向他的同胞宣告:「若一个国家正受到战争的威胁,某人受命作守望,警告敌人的攻击( 2 节)。当攻击临近,守望者响起警报,事后若有任何伤亡,责任由国民自负( 3-5 节)。但若攻击临到,却不闻警号,则国民伤亡的责任就要追究守望者了( 6 节)。」
第 7-9 节以西结已受命作以色列人的守望者。他要向他们宣告神的警告( 7 节)。若他没有向任何人传达神的警告,则这人遭受恶果的责任必向他追讨。若他已发出警告,则可救自己免除责任( 8-9 节)。
第 10-20 节神透过以西结进一步向以色列人宣告:「你们说你们被罪的重担压得要死。其实我并不喜悦恶人的死( 10-11 节)。若一个义人转离义行,作奸犯科,他从前所行的一切义行都不能救他,他将因他的罪而死( 12-13 节)。若一个坏人转离罪行,秉公行义,他过去的罪行将不被记念,他可以存活( 14-16 节)。以色列啊,你们埋怨我的原则不公正,其实是你们歪曲了正义。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按自己的行为受审( 17-20 节)。」
附注
第 2 节「守望的」:参三章 16 至 21 节附注。
三十三 21-22 以西结不再口哑
这里记述的事件十分独特,以西结今次领受预言的经历(「耶和华的灵降在我身上」),并非是见异象或听见神谕,而是恢复了说话的能力,就是在衪开始先知事奉时失去的(三 26-27 )。
这事件的时间性十分重要。翌日,消息传来,耶路撒冷已经沦陷。以西结的警告应验了。
附注
第 21 节「十二年」:耶路撒冷是于主前 587 年被攻破。有部分版本及抄本则作「十一年」。若这异文是正确的,而这年份又是指西底家在位之年,则耶路撒冷的沦陷跟报讯者向以西结报告的时间距离,约为 6 个月。参以斯拉记七章 9 节,那里指出从巴比伦到耶路撒冷的直接行程,需时 4 个月。
三十三 23-33 以色列不法的业权
围困已经过去,耶路撒冷已被攻破,犹大国土一片荒凉。多人被杀,余下的人或是被掳,或是逃亡。然而,国中仍有幸存者。
灾祸不一定引出人性中的优点。于主前 597 年,耶路撒冷首次被围之后,城中一批幸存者却沾沾自喜,密谋占夺高位(十一 2-12 )。而在第二次被围之后,国中大部分人口被掳。剩下来的人不仅没有转向神,竟仍然拜偶像。尤有甚者,他们霸占邻居的财产和土地,更玷污人妻( 24-26 节)。以西结的宣讲警告他们,因他们的恶行,犹大将会继续荒凉。
在宣讲结束时,以西结也受到警告,这也是众多传道者需要提防的。民众喜欢听他,却没有把所听的行出来。传道者可能广受欢迎,却并不一定表示他的话会被听从。
损失也像灾祸一样,不一定引出人性中的优点。困迫的境况有时会激发非常的行动,对此我们必须存理解的态度。但是,也有像这宣讲描述的情况,混乱和祸害竟成了一些贪婪、无耻之人的机会。
第 23-29 节耶和华对以西结说:「那些留在已遭毁坏的以色列地的人,自以为是那地的主人( 24-25 节)。你要向他们宣告:『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所行异教和残暴的作为──这地岂可作你们的产业?( 25-26 节)因你们所行的一切,这地将必荒凉。这样,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27-29 节)。』」第 30-33 节第 30-33 节耶和华又对以西结说:「你的同胞将以你为话题。他们聚集来听你的话,却只是口中答应。你好像是供他们娱乐的人。不过,当你的宣告应验时,他们就知道有一位先知在他们中间了。」
附注
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第三十三章
33:1-48:35 从本章到本书的末了,是先知预言以色列将来的复兴。这是以色列人最大的盼望。本书40-48章,描绘复兴之后圣殿的光景。
33:21
此时是主前585年。耶路撒冷沦陷是以西结先知侍奉的转捩点。此城沦陷前,先知连续用了七年宣告城要被毁的信息。耶京沦陷后,他的信息转为应许以色列人将要得到复兴。
33:25 “吃带血的物”是神的律法所禁止的(利17:10)。
33:32 大部分被掳以色列人都不看重以西结所宣讲的信息,以为是戏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