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卅四章
第 34 章
巴比伦攻打犹大
耶 34 章 > 历史证明了先知的话之真确,可惜大部分人仍忽略神的话语……
34 章 这章描述了耶利米多项预言的应验。在耶利米书之中,不少预言说出以后很快就应验了。
耶 34:8-9> 若没有真正的心灵更新,而仅在危急存亡之际匆忙应付,是无法挽救败亡的……
34:8-9 巴比伦围困耶路撒冷,全城危在旦夕。最后西底家决定听从耶利米的话,平息神的怒气。他解放奴隶,以为藉此善行可以讨神欢心,但其实他真正需要的是心灵的更新改变。百姓从一开始就不遵守神的律法(参出 21:2-11 ;利 25:39-55 ;申 15:12-18 ),到围城之祸暂得缓和时,百姓又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公然犯罪( 34:11-17 ; 37:5-11 )。
耶 34:15-16> 对神许下诺言后不兑现,反映信仰的虚浮。我曾否向神许诺了什么却没有信守?
34:15-16 以色列的百姓难以向神遵守诺言。他们在圣殿里严肃认真地许下诺言要遵行神的旨意,但一回到家里或回到工作岗位时,就完全不守承诺。这令神非常不悦。你若想讨神喜悦,就一定要守约,神要的不是空言,而是守信。
耶 34:18-20> 不管立约时是采取如何隆重的方式,只要违背所立下的约便是罪……
34:18-20 把牛犊劈开,分成两半,从其中经过,是传统立约的方式(参创 15:9-10 ),这象征人背约必受的审判。神在这里的意思是“你既违背与我所立的约,就该知道必会受到审判!”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卅四章
违约者(三十四 1 ~ 22 )
从这章开始,耶利米书的记载再次采用自述的形式。这是一篇给西底家的信息,亦是讲述犹大国踏入灭亡的开始( 1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底家及其百姓怎样到最后还是没有真心的悔改,以致他们连葬身之地也没有。
.西底家的厄运( 1 ~ 7 )
主前五八八年初,尼布甲尼撒王率领各路大军围困耶路撒冷。当时的犹大国,除了首都,只乘下拉吉(在耶路撒冷西南三十五哩)和亚西加(在耶路撒冷西南十五哩),但它们亦同时被困。神再次藉耶利米的口告诉西底家,若果他要保存生命以致将来能平安而死,他必须出城投降。
.垂死挣扎( 8 ~ 11 )
在这危难的旦夕,西底家与其百姓还是不愿听从先知的话。最初西底家吩咐所有主人释放他们的奴仆婢女,还他们自由,以为可以藉这些善行感动神而使巴比伦军退去。就在此刻,西底家便以为围城之灾可以幸免,他的子民便立刻露出原来面目,把所有得自由的仆人捉拿回来再事奉他们。
.作法自毙( 12 ~ 22 )
百姓那样不守诺言的行为不但只违背以色列民族的“安息之例”(申十五 12 ),更亵渎了神的名字。这种起假誓和奸诈的行为,所招来的是刀剑、饥荒、瘟疫、死无葬身之灾之被掳之苦。“将牛犊劈开”( 18 )是闪族一种立约的仪式(参创十五 10 ),象征如果人破坏誓约,就会有如牛犊被劈开的报应。
祈祷 我曾向立志,但很多时我却没有遵守所立的,求改变我。 ──《新旧约辅读》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 第卅四章 注释
34-39章 约雅敬、西底家年间史事
1-7 对西底家的信息
主前五八九年西底家王背叛,巴比伦军队大举进犯,次年围困耶路撒
冷,犹大城邑仅存拉吉,亚西加苟延残喘。考古文献「拉吉信件」即
明载当时犹大饱受蹂躏、岌岌可危的情景。先知一再冒生命劝王投降
(参 37-38),
可惜西底家终未纳谏而落得悲惨结局(参王下25:6-7;
耶 52:10-11)。
5
「你必平安而死」:是指在「听耶和华的话」之条件下的结果
(参18:1-10)。
7
「拉吉」:位於耶路撒冷西南卅七公里(廿三英里)。
「亚西加」:距耶路撒冷仅廿九公里(十八英里)。
8-22 对背信的百姓之宣告
当巴比伦围困耶路撒冷时,西底家曾率贵胄,众百姓订立一项正式誓
约,释放该城所有的仆婢。这项契约的动机可能为权宜之计,因战时
粮食缺乏,农地荒芜,奴婢反而是累赘负担,何况军队也须抽调壮丁
保卫城池;此外有些主人确是为实践律法的要求而赞同此举。不料巴
比伦军队因埃及出兵而暂时撤退(主前五八八年),该项誓约便遭破
坏,得释的仆婢又再被强逼服奴役,先知遂宣告神对该项背信行为的
审判,暂撤的巴比伦军队必卷土重来,犹大必沦为焦土。
14
逢第七年、禧年释放希伯来仆婢本是摩西律法所定的(参串)。
16
「亵渎我的名」:这是因他们曾指着耶和华的名起誓但又没有
诚意守诺言(见利19:12)。
17
「抛来抛去」:见15:4注。
18
「将牛犊劈开」:是古代近东的缔约仪式,象徵背约的一方将
讲道材料
耶利米书第卅四章
拾 预示耶路撒冷不祥景象的人(卅四至卅九章)
卅四至卅九章告诉我们一连串有关耶利米的事情,仿佛要我们确信在卅至卅三章中那些回避耶路撒冷残酷事实的盼望字句是一种不容易的选择。其中两件,在卅五和卅六章,发生于约雅敬在位时;其他的事情,在卅四章和卅七至卅九章,来自西底家在位最后两年,至卅九章描述之耶路撒冷的毁灭而达至顶点。在这一切之中我们发现耶利米处于京都的政治和宗教生活的暴风雨中心,一个愈来愈给人视为‘头号公敌’之人 …… 要忍受惩罚。
不是为安慰你 ── 会晤西底家(卅四 1-7 )
耶利米在会晤犹大最后一位王,他以强硬的态度提出的一些普通问题,在廿一章一至十节的注解中已论及(参如意算盘被粉碎 )。这次会晤发生于主前五八八年将尽的时候,那时巴比伦的军队,连同许多附庸国家的分遣部队已逼近耶路撒冷。情况愈来愈危急。犹大其余的城邑,只有耶路撒冷西南有军队镇守的拉吉和亚西加尚未被夺取( 7 节)。从这时起,拉吉存留许多用希伯来文写的有趣书信。其中一封给拉吉军区总督的告急信是发自他的一个战地军官:‘我主准知道,我们时刻留意拉吉发的讯号,依照我主所给的一切指示,因为我们不能望见亚西加’。这封信可能是在二至五节的会晤之后不久写的,那时亚西加同样已落入巴比伦人手中。
耶利米说话并不吞吞吐吐。这城的命运注定要覆亡。西底家本人必定会被解往巴比伦,他的霸主必定会向这个背叛的附庸国强行证明他的做法确实是罪有应得的。但西底家个人却有一线希望,‘你必不被刀剑杀死,你必平安( shalom )而死’,而且以君王应有的尊荣下葬。与约雅敬相比,耶利米似乎对西底家多几分好意(参廿二 18-19 )。‘平安( shalom )而死’是否适合用来描述西底家则是另一个问题。根据卅九章四至七节和五十二章七至十一节,巴比伦人在他眼前杀了他的众子,然后剜了他的眼睛。他在巴比伦的狱中度过了他的余生。在另一次会晤中,耶利米并未向西底家作这种无条件的应许,他只把他时常挑战百姓的选择摆在他面前 ── 你若向巴比伦人投降,你的命就必存活,你若不 …… (参卅八 17 )。
在十六世纪的苏格兰,麦尔维( Andrew Melville )站在詹姆斯六世( James VI )面前,为苏格兰教会的自由辩护:‘在苏格兰有两个王和两个国度。有君王基督耶稣和祂的国度,就是苏格兰教会,詹姆斯王六世是祂的臣民,而祂的国度,没有王、没有贵族、没有首领,只有肢体。’这是承认教会与国家不同之处的典型说法。但一个像耶利米一样的先知却更进一步。他并不区别教会与国家。在他看来并没有两个国度,只有一个 ── 上帝的国度。所以,国中不可能只有政治上的决定。我们只有顺服上帝抑或背逆祂。虽然西底家无疑不乏从他的军事和政治官员口中,得到他们依据实际情况而作的意见,但他从耶利米只得到耶和华毫不妥协的话。
野蛮无耻的行动(卅四 8-22 )
在主前五八八年初巴比伦人暂时撤离围攻耶路撒冷的军队,去与威胁其后路的埃及军队周旋( 21 节)。耶路撒冷在这种背景中发生了一件冷酷无耻而又自私自利的事情。
较早以前,由西底家王率领这个 体在圣殿中跟上帝‘立约’( 8 节),严肃宣誓同意解放他们所有作奴仆的同胞。他们这种行动的动机,无疑像平常一样,是糊涂不清的。在一个被围攻的城中有些人视奴仆为一种债务,是额外要喂饱的人:最好让他们自谋生计。但还有其他的理由。奴仆依照出埃及记廿一章一节及以下各节和申命记十五章一节与十二节的律法上规定,说卖身为奴的人在‘第七年’得到自由。(规定奴仆获释之类似律法见于古代近东的其他法典;例如,罕摩拉比法典规定第三年终了要释放卖身为奴者之妻子儿女。)这些法规,像许多其他法规一样,在耶利米时代的犹大国中已被明目张胆地忽视了。释放这样的奴仆之‘约’也许是说服上帝为这城之前途行奇事的最后努力。若然真的如此,正如一向所言,那是‘死到临头才悔改,逐渐地归正’。当巴比伦人一开始从耶路撒冷撤离,奇迹似乎正在发生之际,百姓便想到他们释放奴仆的行动过于匆忙,于是他们违背了自己严肃的诺言。假如生活将要回复正常的话,他们是需要奴仆的。
耶利米的反应是迅速而又可预料得到的。他无疑深知耶和华会对这种情况发言。他使百姓想到耶和华救他们脱离埃及的奴役时与他们立的‘约’。那约包含了百姓释放他们奴仆的义务。他们野蛮无耻的行动公然侮辱上帝( 16 节)。他们佯装给别人自由,结果他们自己却得到自由 ── 在刀剑、瘟疫,和饥荒中受害的自由。
在十八节让我们瞥见包含在立约仪式中饶有趣味的一幕。一头牛犊被劈为两半,把两半分开摆在地上,有分立约的人便从其中经过(参创十五 7 及以下)。他们这样行,是自招咒诅,因为这是意味 我们若违背这约的条款,就愿这牲畜的命运成为我们的命运。类似的仪式,包含宰杀牲畜,都是我们从古代世界其他地方得知的。耶利米说,可耻地违背这约之百姓的命运就是 ── 死亡,他们的首领们会被交在快要回来的巴比伦人手中( 22 节),巴比伦人会劫掠耶路撒冷和全国所有其他的城邑。
坐下来论断西底家和百姓是容易的。我们也许最好是思考一下耶稣说的话:‘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太七 1 )曾几何时,尤其处于困境中,我们向别人并向上帝许下诺言,但当事过境迁后便很容易而且随便地忘掉了它们。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书
柒.当时史事(三四~四五)
一.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衰落(三四~三九)
1. 预言西底家被掳(三四)
三四 1 ~ 7 当巴比伦人围攻耶路撒冷时,耶利米受命对西底家王说,他将被流放,且死在巴比伦,却不死在刀剑之下。
耶利米书 34:8
宣 告 自 由: 摩
西 的 律 法 指 出, 任 何 因 欠 债 而 被 卖 为 奴 的 希 伯 来 人 在 服 事 主 人 6 年 之 后 都 要 重 获 自 由 ( 出 21:2~11 ;
申 15:12~18) 。 西 底 家 王 敦 促 犹 大 的 首 领 和 民 众 遵 守 这 条 律 法,
让 他 们 的 仆 人 婢 女 自 由 出 入。 王 想 借 此 得 到 神 的 祝 福; 此 外, 重 获 自 由 的 奴 仆 也 将 更 加 乐 意 地 帮
助 他 们 保 卫 耶 路 撒 冷。
34:11
34:11 勉 强
他 们 仍 为 仆 婢: 巴
比 伦 大 军 围 困 耶 路 撒 冷 的 危 机 因 埃 及 救 兵 的 到 来 而 暂 时 得 到 缓 解 以 后 ( 比
较 21~22 节 ) , 犹 大 人 遂 又 强 迫 他
们 的 仆 婢 重 新 为 奴。 这 表 明 他 们 先 前 并 非 因 着 公 平 和 神 的 律 法 而 愿 意 释 放 奴 仆 ( 8 节 ) , 而 是 出 自 他 们 自 私 自 利 的 谋 算。 犹 大 人 公 然 如
此 践 踏 神 的 律 法。 所 以 神 宣 告 说 “ 他 们 的 尸 首 必 给 空 中 的 飞 鸟……作 食 物 ” (20 节 ) 。
34:18
曾 将 牛 犊 劈 开, 分 为 两 半: 人
耶利米书
注释
三十四 1 至三十六 32 耶利米的信息不被接纳
三十四 1-22 释放奴仆
记叙又回到围城的日子,耶利米又再向西底家进言( 1-5 节)。这信息的内容基本上与以往的一样没有改变(比较二十一 3-7 ,三十二 3-5 ),这里所增添的( 4-5 节)是给予君王一个缓和刑罚的希望。在过往的预言中,从没有说明他个人的命运,但这里却说出他不会死于战役中,人必为他举哀(这情况有异于约雅敬的命运,参二十二 18 ;但亦参五十二 11 )。城陷的紧迫情况在第 6-7 节中表明出来,当时除了耶路撒冷以外,只剩下两个城市仍在与侵略者对抗。犹大的大部分城市已经失陷。
下面有关释放奴仆的事件引发了另一个指摘西底家的神谕。这事件本身使我们看见犹大在困境时的生活情况。在以色列中,畜奴在明确制定的情况下是一个被接纳的制度。这些情况在十章 14 节中暗示出来,它们是记载在出埃及记二十一章 2 至 11 节,利未记二十五章 39 至 55 节和申命记十五章 12 至 18 节。畜奴本是一个仁慈的制度,让那些因农作物失收和负债而陷入困境的人,可以有机会重新独立。这需要那些富裕的人的无私表现,但在实际生活中,这制度已被滥用了。
在围城紧逼的关头,西底家宣告要释放奴仆,这事也得到奴仆主人的同意( 9-10 节)。对王来说,在围城的时候他显得踌躇和软弱,释奴这事大可使他从许多的错误中作出一些矫正,特别是趁着还有机会的时候。可是,这王令可能引起了群众的愤怒,结果是那些主人将他们的奴仆抓回来( 11 节)。这行动是不合理性的,尤其在这个一切都快要失去的情况下。但这是一个明证,指出人的眼瞎,并显明了他们拒绝神的旨意和刑罚,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耶利米所一直批评的(参二十一 9 )。
这硬心的行动引来了更多审判的宣告,自由的观念(一度给予奴仆却又收回了)被讽刺性地使用,就是神使百姓们自由地受别人的刑罚( 17 节)。其实这正是他们单方面向神宣告他们的自由的结果,这幻觉带给他们的是毁灭。
在第 18-20 节中提及一个仪式,讲述以献牲畜为祭,作为立约的严肃表征。从劈开的祭中间经过,可能是表示一种自我的咒诅,意即「如果我没有守这约,愿这事(大概是死亡)临到我」(比较创十五 17 ;王上十九 2 )。这种仪式可能是跟释奴一事有关,是西底家在立约时举行的。现在耶和华便简单地说:「愿这事成就」。
本章结束时,描绘了一幅我们所熟悉的情景,就是城市和全地的死亡( 21-22 节)。
耶利米书第卅四章
三十四 1 ~ 22. 犹大开始走向灭亡
此处重新恢复原先的传记式体裁,但对于耶利米在公元前五九四年和五九○年间的事迹,着墨不多。毋庸置疑的是,耶利米必然继续宣告大祸将临,以及若犹大要得救,一定要臣服于巴比伦。最后的攻击显然已经开始(三十四 1 ),敌军之所以大举进击,是因西底家于公元前五八九年背叛巴比伦所导致。根据五十二 4 ,巴比伦军队在公元前五八八年初即开始围城,同时迅速攻下犹大的各个要塞。本章描述了耶路撒冷最后被攻打的初期情形,并表明西底家所持立场之绝望。作者提到拉吉和亚西加( 7 节),显示此时和拉吉出土的瓦片文 IV 记载的乃同一时期。该瓦片文是一位驻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将领,给驻拉吉另一将领的信件,信中陈述因为他看不见亚西加,所以正在等候烟火信号。如果这表示亚西加已被敌攻陷,那么其年代应在耶利米于本章中的宣告后不久。
1 ~ 7. 有关西底家命运的信息
迦勒底的军队是由几个部分所组成,它们来自从前构成巴比伦帝国的各属国。这些部队现今正在消灭犹大境内的一切反抗力量,而灭亡的预言则显示,当尼布甲尼撒以胜利的姿态进入耶路撒冷时,西底家的反抗必将徒劳无功。西底家这存有二心的封臣将被俘往巴比伦,但他不会被处死,而是在该地平静而亡。人们必为他的死亡举行焚烧香料的仪式,就像在家乡为其列祖所作的一样(参:代下十六 14 ,二十一 19 )。在敌军攻打拉吉和亚西加时,神再次对耶利米说话。拉吉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约三十五哩,亚西加则在首都西南十五哩。拉吉( Tell ed-Duweir )在最蓬勃发展时约有 十八英亩 ,因此其实比耶路撒冷还大。巴比伦人在此战役中并未继续南进。
8 ~ 11. 立誓与违约
在此危机中,西底家劝使拥有奴仆的主人,郑重起誓愿意释放所有希伯来的仆婢,以为如此一来,神必深受此慈善之举感动,而解除首都被围的困境。此时,埃及军队正大举前来解救耶路撒冷,消息传来,巴比伦人便暂时放弃围城,重新部署以攻打前来的埃及军。此一为时甚短的战况纾解,使得犹大得以苟延残喘,而在当时被围攻的耶路撒冷居民眼中,这无异是神迹。一些奴仆的主人深信危机已过,于是迅速取消了原先对仆婢的承诺,并强迫他们重新为奴。这种背信的行为,违反了古希伯来“豁免的律法”(申十五 12 及下)。奴仆制度是前一个世纪的产物,而此制度所带来的社会不公义的现象,曾被阿摩司、何西阿、以赛亚和弥迦所猛烈抨击。这些主人违背承诺的行为,不仅仅是弃其所立之约于不顾,而且亵渎了神的名,因为他们曾指着耶和华的名起誓。然而,如此漫不经心、不负责任,是许多世代以来神的选民惯有的态度,为此,严厉的报应已迫在眉睫。
12 ~ 19. 耶利米把神崇高的道德和选民的卑下与背信作一对照。先知在此斥责希伯来人强制希伯来人为奴,乃否定个人自由权的行径,此权利是神在以色列民出埃及时所赋予。依照摩西律法,奴仆只服事六年(参:出二十一 2 ;申十五 1 、 12 )。 14 节所提的 七年 包含了释放奴仆的那年,所以不应像七十士译本和 RSV 一样,修改成“六年”。马索拉经文亦可依字面译为 若自己卖身给你 ,反映出近东长久以来的传统──某些人因经济拮据而自愿为奴仆。这里提到 神的殿 ,可见释放奴仆的约定,是在圣殿藉众所认可的宗教之名而立。这些奴仆的主人违背承诺,也就是违反了神的律法(出二十 7 ),故而在背信之外,又加上了起假誓的罪。马索拉经文的 18 节读作 他们劈开,分成两半的牛犊 ,但在文法上颇不顺畅。经文可以像 RSV 一样,修改成 ka`e{g{el ,即“像那牛犊”。然而,最好还是把“牛犊”作为“分开”的直接受词。这里提到的劈开牛犊,是古巴比伦时立约的方法(参:创十五 9 ~ 10 、 17 ),意指违约者的下场将如同牺牲的牲畜一样。 太监 (希伯来: sa{ri^s ;参:撒上八 15 ;耶五十二 25 ,等等)指的是某些王室的长官或国家官员,并不一定是去势的人。
20 ~ 22. 在希伯来人眼中,被交给飞鸟作食物是令人害怕、该受谴责的命运,因为尸首无法获得安葬。这种惩罚清楚指出,以色列的罪何其严重。耶利米了解,巴比伦军重新部署以迎击来犯的埃及军队,只是暂时放下了倾覆耶路撒冷此一严酷的任务。最后的毁灭及伴随而来的恐怖景象,必很快地震撼耶路撒冷。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第三十四章
34:1-35:19 本书第一部分至35章结束,耶利米的警告用对历史的回顾作结,故此二章可视为前半部的附录。
34:1 本节至7节为先知对西底家王的警告,时在巴比伦(主前587年)最后一次围攻耶路撒冷。
34:2 西底家是巴比伦王在犹大设立的傀儡王;他因为背叛巴比伦王而招致围城之祸。
34:7 “拉吉”:在耶路撒冷西南48公里(30英里)。“亚西加”:在耶路撒冷西南24公里(15英里)。
34:8-11
兵临城下,危难当前,西底家王与百姓立约,要释放希伯来人奴隶;这是律法上的定例(13-16节;申15:12)。他想藉此感动神伸手挽救危城之困。但是当他们听到营救的埃及军已近,巴比伦军将要撤退的时候(37:5),又强逼已释放的奴仆回来服侍。根据奴仆法律,重获自由的奴仆,可以离开主人,也可以选择永远归属于主人(出21:5-6)。因此这行动表明没有真正顺服神命令的意愿。
34:17 “我向你们宣告一样自由”是讽刺讲法,即谓他们既然不肯给予为奴的同胞自由,神便要叫他们受国破家亡苦难的“自由”。
34:18-19 “将牛犊劈开”是古时人订立盟约的手续(创15:9-17)。这里指应释放奴仆的约(8-9节)。在神面前立约又毁约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