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但以理书(Daniel)第3章
Ní bù Jiǎní sǎ wáng zào le yī gè jīn xiàng, gāo liù shí zhǒu, kuān liù zhǒu, lì zaì Bābǐlún sheng dù lā píngyuán. |
Ní bù Jiǎní sǎ wáng chāi rén jiāng zǒng dū, qīn chāi, xúnfǔ, niè sī, fān sī, móu shì, fǎ guān, hé gè sheng de guān yuán dōu zhào le lái, wèi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xiàng xíng kāi guāng zhī lǐ. |
Yúshì zǒng dū, qīn chāi, xúnfǔ, niè sī, fān sī, móu shì, fǎ guān, hé gè sheng de guān yuán dōu jùjí le lái, yào wèi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xiàng xíng kāi guāng zhī lǐ, jiù zhàn zaì Níbùjiǎnísǎ suǒ lì de xiàng qián. |
Nàshi zhuàn líng de dàshēng hūjiào shuō, gè fāng, gè guó, gè zú ( yuánwén zuò shé xià tóng ) de rén nǎ, yǒu líng zhuàn yǔ nǐmen, |
Nǐmen yī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shēng, hé gèyàng lè qì de shēngyīn, jiù dāng fǔfú jìngbaì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
Fán bù fǔfú jìngbaì de, bì lìshí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
Yīncǐ gè fāng, gè guó, gè zú de rénmín yī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hé gèyàng lè qì de shēngyīn, jiù dōu fǔfú jìngbaì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
Nàshí, yǒu jǐ gè Jiālèdǐ rén jìn qián lái kònggào Yóudà rén. |
Tāmen duì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huō, yuàn wáng wàn suì. |
Wáng a, nǐ céng jiàng zhǐ shuō, fán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shēng, hé gèyàng lè qì shēngyīn de dōu dāng fǔfú jìngbaì jīn xiàng. |
Fán bú fǔfú jìngbaì de, bì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
Xiànzaì yǒu jǐ gè Yóudà rén, jiù shì wáng suǒ paì guǎnlǐ Bābǐlún sheng shì wù de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wáng a, zhèxie rén bù lǐ nǐ, bú shìfèng nǐde shén, ye bù jìngbaì nǐ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
Dāngshí, Níbùjiǎnísǎ chōng chōng dà nù, fēnfu rén bǎ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aì guō lái, tāmen jiù bǎ nàxiē rén daì dào wáng miànqián. |
Ní bù Jiǎní sǎ wèn tāmen shuō, shā dé là,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nǐmen bú shìfèng wǒde shén, ye bù jìngbaì wǒ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shì gùyì de ma. |
Nǐmen zaì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shēng, hé gèyàng lè qì de shēngyīn, ruò fǔfú jìngbaì wǒ suǒ zào de xiàng, què hái keyǐ. ruò bù jìngbaì, bì lìshí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yǒu hé shén néng jiù nǐmen tuōlí wǒ shǒu ne. |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uì wáng shuō, Níbùjiǎnísǎ a, zhè jiàn shì wǒmen bù bì huídá nǐ. |
Jí biàn rúcǐ, wǒmen suǒ shìfèng de shén néng jiāng wǒmen cóng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jiù chūlai. wáng a, tā ye bì jiù wǒmen tuōlí nǐde shǒu. |
Jíhuò bù rán, wáng a, nǐ dāng zhīdào wǒmen jué bú shìfèng nǐde shén, ye bù jìngbaì nǐ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
Dāngshí, Níbùjiǎnísǎ nùqì tián xiōng, xiàng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biàn le liǎnsè, fēnfu rén bǎ yáo shāo rè, bǐ xún cháng gèngjiā qī beì. |
Yòu fēnfu tā jūn zhōng de jǐ gè zhuàngshì, jiāng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kún qǐlai,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
Zhè sān rén chuān zhe kùzi, neì paó, waìyī, hé biéde yīfu, beì kún qǐlai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
Yīnwei wáng méng jǐn jí, yáo yòu shén rè, nà tái shā Dé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e rén dōu beì huǒyàn shāo sǐ. |
Shā de là,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zhè sān gèrén dōu beì kún zhe luō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
Nàshí, Níbùjiǎnísǎ wáng jīngqí, jímáng qǐlai, duì móu shì shuō, wǒ kún qǐlai rēng zaì huǒ lǐ de bú shì sān gè tāng ma. tāmen huídá wáng shuō, wáng a, shì. |
Wáng shuō, kàn nǎ, wǒ jiàn yǒu sì gèrén, bìng méiyǒu kúnbǎng, zaì huǒ zhōng yóuxíng, ye méiyǒu shòushāng. nà dì sì gè de xiàngmào hǎoxiàng shén zǐ. |
Yúshì, Níbùjiǎnísǎ jiù jìn lièhuǒ yáo mén, shuō, zhìgāo shén de púrén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chūlai, shang zhèlǐ lái ba.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jiù cóng huǒ zhōng chūlai le. |
Nàxiē zǒng dū, qīn chāi, xúnfǔ, hé wáng de móu shì yītóng jùjí kàn zhè sān gèrén, jiàn huǒ wúlì shāng tāmende shēntǐ, tóufa ye méiyǒu shāo jiāo, yīshang ye méiyǒu biàn shǎi, bìng méiyǒu huǒ liaó/3 de qì wèi. |
Ní bù Jiǎní sǎ shuō, shā dé là,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e shén shì yīngdāng chēngsòng de. tā chāiqiǎn shǐzhe jiù hù yǐkào tāde púrén, tāmen bú zūn wáng méng, she qù jǐ shēn, zaì tāmen shén yǐwaì bù ken shìfèng jìngbaì biè shén. |
Xiànzaì wǒ jiàng zhǐ, wúlùn hé fāng, hé guó, hé zú de rén, bàng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zhī shén de, bì beì líng chí, tāde fángwū bì chéng fèn duī, yīnwei méiyǒu bié shén néng zhèyàng shīxíng zhengjiù. |
Nàshí wáng zaì Bābǐlún sheng, gāo shēng le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
但以理书第三章
第 3 章
但 3:1> 更大的偶像,更大的危机……
3:1 巴比伦的宗教文化中盛行拜偶像。尼布甲尼撒王希望利用这高二十七公尺、宽三公尺的巨型偶像来集中人民的敬拜,从而达到统一国家、巩固政权的目的。这金像可能受尼布甲尼撒的梦启发而来。与梦中人像不同的是,这尊像是全金的,表明了尼布甲尼撒希望他的王朝能千秋永存。这座偶像的建造说明尼布甲尼撒对但以理的神的热诚是短暂的。他既不敬畏也不遵从这位赐梦给他的神。
但 3:2> 究竟巴比伦各级官员的职责是什么?
3:2 总督作为国王的总代表,统理帝国的各重要部门。钦差负责管辖被征服、占领的外邦城市。巡抚则为各省的行政长官。
但 3:6> 熊熊烈火,是考验信仰和忠诚的熔炉……
3:6 这个烈焰四窜的火窑不是取暖或烹调用的烤炉。这是一个可用来烧砖或熔炼金属的大型手工业熔炉。炉内温度之高,无人在其中可指望生还。窑顶部的出入口处冒着熊熊的火焰,抬沙得拉等人上去的士兵均被这烈焰活活烧死( 3:22 )。
但 3:12> 虽然这样做对,但行在前头的,遭殃也最快,我是否先看看别人的反应再……
3:12 我们不知是否别的犹太人也拒拜金像。但这三人显然是公众中的典型例子。他们为何不向偶像下拜,而又告诉他们的神,自己不是真心敬拜偶像呢?他们已下定决心不拜别的神,并勇敢地坚持他们的立场。这使他们遭到谴责、被处以死刑。沙得拉等三人并不知道神会从烈火中解救他们。他们只知道绝不能屈服而去拜偶像。你是否准备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神的立场?这样做,你会显得与众不同;这可能会为你带来痛苦,结局也未必是圆满的。但要准备好这样说:“无论祂会否解救我,我都只服事这位惟一的神。”
但 3:13> 人常有控制他人的欲念,这种欲望若控制了我,那会使我变成多么可怕的人……
3:13 何人竟敢违背他的旨意?尼布甲尼撒勃然大怒,失去了理智。作为巴比伦的最高统治者,他期望绝对的顺从。傲慢与自尊驱使他姿意妄为、要求无理和反应失控。当你发现自己因别人不听从你的指示而生气时,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反应?自负往往令人越权妄为。
但 3:15> 为什么要这么固执?难道不可以暂时委曲求全一下吗?
3:15 国王又给了三人一个悔过的机会。这里有八个理由使他们可以向金像下拜而挽救自己的性命:( 1 )我们可在表面上屈服而内心拒拜偶像。( 2 )我们不会真的成为偶像崇拜者,只拜这一次,然后要求神的宽恕。( 3 )国王有绝对的权威使我们无法不服从他,故神是会谅解的。( 4 )国王曾经重用过我们,理应回报。( 5 )这里是外邦土地,我们顺从当地习俗,神是会原谅的。( 6 )我们以色列的祖先也曾在神的殿里摆设偶像,我们这样跪拜金像远不及他们愚昧!( 7 )跪拜金像并不是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我们并没有因此伤害别人。( 8 )我们若被判处死刑,外邦人就会越上高位,这对犹太人毫无益处。
虽然这些理由看似有道理,但却是十分危险的藉口。他们若因此而跪拜偶像,就是干犯神在出埃及记二十章三节所定的诫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而且这样做会抹去他们过去为神所作的见证,从此他们再不能说他们的神远超其他的神了。你有什么藉口不站在神那边呢?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但 3:16-18> “即或不然”,一句话代表了生命中最重视的是什么。我可有这分决心?
3:16-18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被迫要否认神,但他们选择对主忠诚、义无反顾!他们相信神会拯救,但他们也决心效忠神而不考虑后果。如果神会随时随地、无一例外地施行拯救,基督徒就不需要信心了。这信仰若成了一款极佳的保险条约的话,许多自私的人可能就会前来排队签约加入。我们应该忠心地作神的仆人,无论祂是否会在我们处境艰险时介入。我们将得到的永远的奖赏是值得以现在可能经受的任何磨难来换取的。
但 3:19> 以恶报恶仿佛是人之常情,但并不代表属神的人应有的品性……
3:19 “(王)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当我们得罪了非基督徒,他们常会变脸,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基督徒则应不同于世人,要爱那些即使冒犯了自己的人。
但 3:25> 是谁与这些身陷火窑中的人同在同行?
3:25 对于在窑旁观看的人来说,窑中的第四个人显然是超自然的。我们不能肯定这人是谁。他可能是一位天使或是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几位忠实的信徒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神派遣了天上的使者前来陪伴解救他们。
3:25-30 神拯救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的这件事,对于被掳犹太人来说是信仰上的一次巨大胜利。在这场考验中,他们获得赏赐、得到保护、免遭伤害,也荣耀了神。让我们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坚定对神的信心,神的保守将超越我们所能想像的。
但 3:27> 俗话说“玉石俱焚”,这火却可以选择目标,你信吗?
3:27 这三个青年未被烈焰灼伤一根毫毛,而捆绑他们的绳索却被烧尽了。如果神要我们自由,则无人能捆绑我们。神拯救沙得拉等人和使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也可临到我们身上。(参弗 1:18-20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信靠神。永生的盼望使我们坦然面对暂时的考验;为我们的命运被掌握在神而不是人的手里满心感谢神吧。
但 3:28-29> 尼布甲尼撒对神的态度是怎样的?他在信仰上有改变吗?我比他又有何不同?
3:28-29 尼布甲尼撒并没有承诺只敬拜希伯来人的神。他只是承认神的大能,要求手下不可说谤讟神的话,而没有下令废除其他的假神,只不过是把这位神加在诸神的名单上而已。
但 3:30> 为什么在犹太人遭遇信仰的危机时,但以理没有出来解围?
3:30 这段故事发生时,但以理在哪里?圣经没有提及。这里有几种可能:( 1 )但以理出差去外地了。( 2 )他可能在场,但因其手握大权,下属官员未敢指控他拒拜金像。( 3 )在尼布甲尼撒赴杜拉平原为金像行开光之礼时,但以理留在首都处理日常国事。( 4 )由于他通过神圆梦的声望,但以理被允许不用向金像膜拜。无论但以理当时是否在场,我们都可以肯定他不会去敬拜那偶像。──《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以理书第三章
骄傲的罪心(三 1 ~ 12 )
人类犯罪之始因,乃撒但引诱人说:“你们吃的日子……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 5b )于是人吃了,从此骄傲、自负、目中无神的性情存在心里;就在人口多起来时,竟想建造一座通天塔,来传扬他们的名(参创十一 4 )。现在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要人俯伏敬拜“它”,其用心又是在于:
.自视为神( 1 ~ 7 )
尼布甲尼撒王听完但以理的解梦后,曾称颂但以理的神是万神之神;可惜,现在他却造了一个金像,要人俯伏敬拜“它”( 1 、 5 ),原因是在但以理的解梦中,他知道自己是像的金头,而且后起的国也不及于他(二 38 ~ 39 );他就骄傲起来,自视为神,立了金像代表自己。从此,所有的一切也要服从他;朝中和各省的官员要替像行开光之礼( 2 );并“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要拜像,甚至各乐器也要为“它”吹奏( 4 ~ 5 )。
.专制待人( 8 ~ 12 )
目中无神的尼布甲尼撒王,更是眼中无人,他下令“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中”( 6 ),可见他的专制、凶残,为满足个人自高的心,强迫人人都要屈膝在他脚下。然而,但以理三位朋友由于没有敬拜金像,而被人控告不事奉尼布甲尼撒的神( 12 )。倘若,尼布甲尼撒王当时仍有一点醒觉,他必会想到究竟他事奉的神大,还是但以理的神才是在众神之上。
思想 试想你每天所作的事情,有多少是为神和为人,还是只为自己。
至死忠心(三 13 ~ 23 )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人间最紧密的关系,莫过于夫妇,然而,在危急之际,也得放弃对方而独自逃生;既是如此,要求仆人一生忠心于主人,相信更难。曾有一份杂志记载一只黄狗奋不顾身地走进充满烟火的屋子去抢救主人的婴儿,它实在对家主至死忠心啊!
.危难临头( 13 ~ 15 、 19 ~ 23 )
但以理的三位朋友: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一而再的不听王命,拒绝向金像下拜,以致激怒尼布甲尼撒王,要立时把他们扔在火中( 15 );王更吩咐人把烧热,比寻常更热上七倍( 19 )。火焰之猛烈,加上王命之紧急,就使执行命令的几位军中壮士被烧死( 22 )。在那个立时和紧急的发令下,他们如何去面对呢?
.忠心不移( 16 ~ 18 )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中救出来……即或不然,……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见 17 ~ 18 )他们正在危难当中,然而,神拯救的手却是未见伸出。可见他们虽不知道神是否要拯救他们,但他们对神的心是至死不渝的。再者,“我们”一字在这三节里出现五次之多,显示同心合意对激发事奉神心志之宝贵。
从他们的表现中,体会到信心不是建基于得见神迹奇事,也不是在得大恩惠之后;乃是不为什么,单单专一相信那位爱我们的神。
思想 在你属灵生命的旅程中,曾否有退却的时候,是为了什么呢?
至高神的作为(三 24 ~ 30 )
半夜传来邻舍的呼叫声:“救命呀!火烛呀!”作父亲的就用绳捆起三岁儿子的腰,把他从六楼的窗子吊下,试问那儿子会否明白父亲的行动?是否相信父亲不会叫他跌死?同样,我们能否在任何事情上,信靠至高父神的作为,皆是叫我们得造就和益处。
.使外邦人惊讶( 24 ~ 25 )
尼布甲尼撤王想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烧死,然而,片刻间他被形容为“惊奇、急忙起来”( 24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是否他被的火焰热得忍受不了而急忙起来?接,他又对谋士说:“我见有四个人……在火中游行……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25 )可能有人会说:“哦!那正好证实他被热昏了。”但当我们继续读完本章,就会明白到那乃是至高神的作为。
.叫祂仆人得救( 26 ~ 30 )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三人同心立志,宁死也决不事奉别神;虽然他们曾一度被扔在烈火的中,却没有丝毫的退缩,只是专心的仰望他们的神。神就差遣使者救护倚靠祂的人( 28 ),这是外邦人也亲眼看见的,就是他们的“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 27 )。
尼布甲尼撒王曾对他们说:“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15b )当时他们对王说:“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16 )无疑,神的作为是最好的答案,叫王认识:没有别神如他们的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29 )
思想 神的荣耀曾否因你的信心得彰显,叫外邦人无话可说呢? ──《新旧约辅读》
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 第三章 注释
3:1-30 火窑中的游行
这三个犹大青年(但以理的朋友)不向环境妥协的勇气 , 与第 6章但
以理不畏恶势力的勇敢,有异曲同工的表现。天主教的圣经在 23节与
24节之间,插入一段亚撒利雅在火窑中的祷告与三人的赞美辞。基督
教则将这段列入次经中。
1 「杜拉平原」:是巴比伦城的一个郊区。
2 「开光之礼」:即揭幕礼。
3 「臬司」:原指皇帝的参谋;
「藩司」:乃是财政大臣;
「谋士」:原文是「法官」;
「法官」:应作裁判司,是低一级的法官。
5 「笙」:原文指一种敲打的乐器。
14 「是故意的吗?」:或作「真有此事麽?」。
18
「即或不然」:刻划出他们信仰的真实性。即使神不从火窑拯
救他们,他们被烧死,也不会对神不忠,去敬拜金像。
25
「神子」: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成了肉身前的基督;前者比
较有根据(28)。
第四个「人」的出现,表明神在火窑中仍与他们同在。
参考:
火窑里的祈祷和赞美
思想问题(第 3章)
1 沙得拉与同伴按国家法例须俯伏敬拜王的金像。
今日信徒是否需要面对类似的难题?
2 沙得拉等人在本章与 1, 2章所面对的信心考验有何不同?
但以理书第三章
敬拜这金像(三 1-7 )
(一)
这几节里面所讲的故事,以及这一章其余的情节,就它表现的紧凑和感人而言是非常强有力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殉道者的故事’,描写上帝奇妙的前来拯救祂的忠心子民,救他们脱离一切的苦难。这里的语言是故意夸耀的,其声调则是盛气凌人。本书的作者故意用似模似样的认真笔调,请出这些官员的官衔名称,他们皆被尼布甲尼撒王召到杜拉平原,来参加为他所立的金像,举行开光之礼。作者也以同样的‘认真的’笔调,宏亮的声音,把国王所用的杂色乐器之名一一列出:这些乐器一旦吹打起来,作为一个号令,叫各方、各国、各族的人皆要俯伏敬拜那像。凡不肯顺服的人,必被扔进烈火的 里。
这一段之中的嘲笑的语气,使人想起在以色列被掳时的一位先知,他以将偶像贬得分文不值的尖锐讽刺话语,宣告当时的偶像,在以色列人所敬拜、所事奉的永生的上帝面前,显得虚妄和微不足道(参见赛四十 18 以下;四十四 9 以下)。尼布甲尼撒王在杜拉平原所立的金(偶)像,如果和全能的上帝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二)
这一章的最后几节告诉我们的,是关于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没有提到但以理本人。这很好说明这个故事在起初是独立的,而它们被作者在此分别录用在他的资料中。
尼布甲尼撒造了一个巨大的金像,有九十六尺(六十肘)高,九尺(六肘)宽。它的尺寸和对称性是不均匀的,故意给人留下印象。这像是巨大的,在渺小的人面前好像塔一样屹立。在那个时代,在中东那一带地方,这种臣像并不难找到。例如,历史家希罗多特( Herodotus )就提到,在巴比伦有两个巨大的金像,一个是希腊神宙斯,另一个则是人的形像。有人认为尼布甲尼撒所造的金像,可能是他自己的像;但是,在十二、十四、以及十八、这几节经文告诉我们,这座像乃是尼布甲尼撒所喜爱的一位神之像。
(三)
这一段经文警告犹太人切勿拜偶像,勿作离经背道的变节,并且呼吁忠于又真又活的上帝,对那个时代,就是这本书写作的安提阿哥.以皮法尼作王的时代,有一种特别的作用,在稍后玛喀比时代从犹滴书三章八节出现类似的记载,尼布甲尼撒有一种想毁灭其它一切神的声誉,他又销灭邱坛,砍伐森林,因为他要毁灭这地所有的鬼神。从此各国都当一致的敬拜尼布甲尼撒,万口同音的祈求他,如同祈求上帝。但以理书的作者,和他的读者们,很可能看到当时的安提阿哥的身上反映巴比伦王。作者想用巴比伦的尼布尼甲撒王,暗指安提阿哥。我们已经看到,在主前一六八年,安提阿哥准备消除犹太人的信仰,并且设立一个敬拜宙斯神的祭坛,他宣称自己就是宙斯神的显现,而他就在耶路撒冷敬拜上帝的圣坛那里,设立这拜偶像的祭坛。他既然自己宣称是‘神的显现’,犹太人如不对他完全效忠,不低头下拜,则可能被处以死刑。
(四)
圣经之中没有其它的罪,比拜偶像的罪受到更严厉的痛斥。因为拜偶像就是背道,而背道就是出卖真正的上帝。
广义来说拜偶像这种罪,可以分为两类:误认上帝,例如,人虽然敬拜祂的名,却归诸于巴力或别的神只,把它们当作上帝;用某人或某物以代替上帝,就像巴比伦人的神玛尔杜克( Marduk ),在巴比伦的许多犹太人无疑受试探把它当作‘当地的神’来敬拜。
这两类拜偶像,在基督教的时代,甚至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都极其普遍。有些人会把上帝误当作一种抽象的形态 ── 例如,把祂当作自然力,第一原理,进化的过程 ── 很难于敬拜,而向这样的一位上帝祷告,似乎没有用处:对另一些人来说,祂是一种奥秘的形象,虽属重要,只在艺术、文化,以及人类文明历史这几方面;再对另一些人来说,祂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的形象,是审判者,确定我们应获得的报偿,一种大阿哥( Big
Brother )的姿态,仔细注意我们一切所做的细微的事。但新约则说,如果我们想认识上帝究竟是怎样的话,我们就必须仰望主耶稣。藉 圣子上帝,才能认识圣父上帝。或者说,像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说:‘祂(就是指耶稣)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耀,是上帝本体的真像’(一 3 )。主耶稣好像上帝在镜子里面反射出来的形像;祂就是上帝的唯一代表,有如盖上火漆封印,印证是从那个模型造出来的一样。或者如保罗所说:‘爱子(耶稣)是那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西一 15 )。这不是用木头、石头,或金属所铸所刻的像,乃是血肉之礼所显出来的形像。敬拜这金像 ── 或拒绝!
不过拜偶像常常是用来指另一种,就是用人手所造的偶像,取代了真正的上帝。早期的教会,有一段时间,以帝皇的敬拜取代上帝。基督徒被强迫处于被放逐,或者处死的威胁下。皇帝既宣称他为神明,就下令他的所有臣民、皆要对他效忠,并且敬拜他。我们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比较能容忍的皇帝,他为 想讨好基督徒,就在他所立的男、女神像的旁边,单独立一个供奉耶稣的祠堂,而耶稣立一个小的形像供在那里。他不明白当他这样行,就近乎背逆上帝!基督徒拒绝把主耶稣与别的任何事物放在一起来敬拜。在普天之下,只有靠 主耶稣的名,人才能得救(徒四 12 )。今天许多基督徒从自己的经验里提出论证,这也是很新兴的一种现象,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例如,现在在极权主义国家宣称的全能,和古代的皇帝敬拜之间,就很少差别。
敬拜这金像 ── 或拒绝!(三 1-7 )(续)
(一)
这里所简列的,为王所立的金像行开光之礼,和我们从圣经以外的资料所见的情形非常相似。
尼布甲尼撒属下的各式各样的高官衔的官员,皆被召来参加开光典礼。他们显然皆是领导阶层,大有权势之人,代表在国王的广大统辖下的各族、各民,与不同言语之人。这段经文所列出的官员与他们的名衔,皆反映波斯国的影响力,有波斯政治的模式,也可能是本书作者从他所知道的官员名单之中抄录一些借用的,不过,其中有些名字,在抄写的时候有点错误。
在这开光典礼之中,音乐节目非常重要。经文之中提到六种乐器 ── 角、笛、琵琶、琴、瑟、和笙。最后一种叫做 Sumponyah ,在希腊文是 Symphonia ,这个字在主前第二世纪的希腊文学中,还没有这个意义。(这是一个说明这一段经文,是在以后才有现在的形式,或者至少是受到以后的影响。)有趣的是注意到在那个时代有一位作家,叫做波乃必伏士( Polybius )讲到安提阿哥在狂饮的时候,惯于随风笛(中文和合本将这个字译作‘笙’)的伴奏而跳舞。
按照尼布甲尼撒王的命令,在听到这些乐器奏出以后,凡不肯敬拜这金像之人,就要被扔进烈火的 里烧死。波狄友斯( Norman Porteous )认为:这些乐器的声音,很可能是故意用来亵读嘲弄犹太人的新年。因此在这种观点下,殉道者便准备参加一种丧事礼拜( black
mass )或 魔大会( witches'
sabbath )。这里描述刑罚 ── 用火烧 ── 在旧约的早期已经有之(请看:耶廿九 22 )。历史家希罗多特( Herodotus )提到波斯的古列王和西古提人皆使用这种刑罚,而在主前第二世纪继续使用这种酷刑的,则在玛喀比传下卷七章二节以下有记载。那一段次经告诉我们,安提阿哥下令,就将七个弟兄之一处死,这个人已经受到可怕的严刑拷打,他命令道:‘将锅和镬烧热’,‘当那个人绝望时,王吩咐兵丁,把他带近火旁,在他还有气息的时候,把他抛进煎锅里’。
在但以理书之中所提的火炉,可能是一个‘蜂巢’式,里面有不同的部分,我们从别处资料看到充份的凭证,燃料从顶上加进去,而炉灰则从旁门清除出去。
(二)
尼布甲尼撒想要他们知道,他是一位大能的君王,他不能容忍人对抗他的绝对统治。他既然召集了他的官员,作盛大的集会,就下令他们参加向偶像跪拜。
他们单单站在那里观看典礼的盛况和欣赏音乐是绝对不够。他们必须俯伏敬拜那金像。‘在开光典礼进入高潮的时候,参加的人不仅要折腰低头下拜,并且要屈膝合掌,向那金像祷告。奇怪!如果在尼布甲尼撒的宝座旁边有一个祭坛,能给他所缺少的安全与力量的话,尼布甲尼撒就可以在历世历代之中,确保他的王位’(引自鲁茜 Walter
Lu/thi )。
韦乐克( Adam C.
Welch )按照它与教会的关系,看这几节经文,并且照二十世纪的观点,评论这件事,他说:‘将来有一天,它(国家政府)可能要求一种顺服,不肯依从者,将保不住自己的生命。为活命会使他们面对公开的冲突,他们必须拣选自己所事奉的。他们岂是巴比伦的公民么,在巴比伦境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且从它里面获得最后的裁决;或者说他们在巴比伦只是外侨,寻求一个更好的国度,顺服一种更高的律法呢?’这样的问题如果过去有的话,现在也是一样的迫切。政府所能发出的命令必然有一个限制。它能要求它的百姓对它效忠,为它牺牲,但是它不能要求百姓敬拜他。这乃是犯了亵渎上帝之罪,用受造之物代替造物主,并且叫人敬拜人手所造的。不管偶像是一个大有能力的君主,或者是一个制度、机构、都是一样。在君王或政府越过上帝所许可的限度,要求它的百姓作一些唯独上帝可以这样要求的事,他们必定要被谴责,被定罪。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在尼布甲尼撒的命令后面,有一种推动的力量。那就是惧怕 ── 惧怕火炉。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圣经说:‘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都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但以后的几节经文,表明三位犹大青年的不同反应,虽然他们也受到这同样的恐吓,并且也经验到这同样的惧怕。
在新约之中提供一种唯一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约壹四 18 )。尼布甲尼撒既然不知道爱的意义,所以就不能了解,爱会毫不犹豫的抗拒凶恶,爱会使人甘心乐意的受苦难,爱并且有力量能得胜。现在世界上许多有权势之人,仍然受惧怕的推动 ── 害怕下监,受严刑拷打,被放逐,被分离孤立。‘看哪,’主耶稣对祂的门徒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 ……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 ……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十 16 , 22 , 28 )又说:‘你们这小 ,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路十二 32 )
举报者与认信者(三 8-18 )
(一)
这三个犹大的青年,既坚决的不肯依从王的命令,真有如俗语所说,堪树大拇指加以称赞。根据这个故事记载,他们是这一 人之中的佼佼者,可以作别人的榜样。他们无疑先要作慎重的考虑,然后才决定,不管要他们付什么代价在所不惜,就拜偶像一事,他们绝对不肯妥协。在他们的同事之中,有几个是迦勒底的‘哲士’,出于恶意地在王面前控告他们。这里所用的“控告”一词,是一个很特别的词。这词的字面的意义是‘切成片地吃掉’,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说,将他们彻底击败!出现这样的举报者,在东方的故事之中,算是非常普通的情形,并照实记在这一段经文之中。控告内容是真实的,并不抵消控告者恶毒的意图,他们也许想晋升超过这些犹太人。
举报者与极权主义国家是手拉手的同路人。在希特勒的德国,这一类的男女举报者,真个是多得不可胜数,例如,人可能被商业上的合伙人,或者甚至被自己家里的人所举报。有时候,抗拒纳粹政权,能保守高度秘密,直到最后被别人出卖:另些时候,并不尝试有任何隐藏,而出卖则是太容易了。我们想到德国的一位反纳粹政权的潘霍华牧师( Dietrich
Bonhoeffer )和他家里的,以及别的一些人,他们皆牵涉在想暗杀希特勒的这一件事之中。下面的一段就是从他在狱中所写的一封书信摘录出来的。
在我们这一 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被人出卖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在平常觉得很难以了解像犹大这样的角色,现在则变得非常熟悉。我们所呼吸的空气被不信任污染,这种空气令人窒息 …… 我们的责任是尽我们所能的培养人际之间的信任并将之强化。信任别人常常是我们一生之中最伟大,最罕见,和社会生活中最快乐的福气之一,但是这种信任只能在必要的怀疑的黑暗背景之中出现。我们已经学到一样宝贵的功课,就是对恶人,连半分也不要相信,但是只将我们自己毫无保留的,交托给可信靠之人。(编按:请参阅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潘霍华着:狱中书简中译本。)
(二)
我们知道尼布甲尼撒王仲仲大怒 ── 这是东方民间故事的另一个典型的特征。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将这几个青年人处死,乃给予他们另一个机会,使他们能‘看出他们自己的过错’,而俯伏敬拜他所立的金像。他这样强逼他们,更发出亵渎的狂言,说没有神能救他们脱离他的手。我们从这个故事看出,旧约所考虑至终的罪 ── 就是君王或者国家政府把他们自己放在上帝的地位,宣称他们拥有单单是属于上帝的权柄,夺取上帝应有的权威之地位。‘便能如上帝一样’(创三 5 ),亚当起初所受的试探,也是大能的君王和骄横的独裁者所经常陷入的试探。
这几位笃信耶和华的青年的答覆非常清楚,不过这一段经文稍微有点难懂,而须要作一点说明。凭 高度的信心,他们表示不必回答王这件事,含有用行动胜过言语的表白。接 说出令人不忘的话:‘即使如此,(就是说,一切的事情按照你所提出的进行,)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 里救出来;祂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上帝)不然(不拣选那种方法行的话),王阿,你当知道,我们绝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这三位青年人的宁静的信心,与王的大发烈怒,成为一个戏剧化的对比。这三位青年不理会将遭遇到什么事,总坚决的倚靠上帝,并且不肯否认祂的名。以后在十二章,给我们一些提示,说明他们信靠上帝的确据 ── 他们相信,在他们死后,上帝会给他们的赏赐。不过在这里没有作任何解释。在本章稍后的经文告诉我们,他们终于获胜。不过,这个故事的要点,已经足以说明,这几位青年人好像上帝的仆人约伯一样,充满信心的领受临到他们的任何试炼。
我们前面提到德国神学家潘霍华的‘生与死’,为这三个犹太籍青年的英勇答覆,再一次提供一种活泼生动的注解。潘霍华在狱中等候审判的结果时,确实几乎注定了是死,但他所表现出来的宁静与信靠上帝,令我们感到惭愧。现在我们将他所写的书信和日记的片段摘录如下:
我们仍然热爱生命,但我不相信现在死亡能够突然地临到 …… 这并不是由于外面的环境,乃由于我们自己,决定死亡的来临,一种自由地和自愿地接受的死亡。
没有信心的优柔寡断,不住的三思而没行动,不肯冒任何的危险 ── 那才是一种真正的危险。我必定能够知道,我确然是在上帝的手中,而不是在人的手中。这样,一切的事,就连最严重的丧失,都可以泰然处之。
如果没有上帝的旨意,地上执政掌权的绝不能伤害我们,患难与危险使我们与上帝更为接近 …… 。新约常常吩咐我们“要刚强”(林前十六 13 ;弗六 10 ;提后二 1 ;约壹二 14 )。人的弱点(愚拙,缺少独立性、善忘、胆怯、好虚荣、贪污、易被诱惑等类)岂不比邪恶还要危险吗?主基督不仅使人成为‘良善’,祂也使人刚强。软弱的过失是人性的罪,存心犯的罪是凶残的(也一定是‘强烈的’)!
我或死或活,都与你同在;
我的上帝,你也与我同在。
耶和华阿,我等侯你的救恩,
和你的国度,阿们。
裁决及其结果(三 19-30 )
(一)
这三个青年人公然的违抗,令国王大怒。尼布甲尼撒王失去他宁静的风度,不能像国王驾御 臣时那样的自我抑制,反而怒不可遏的面色改变。他刻不容缓的吩咐管理烧 窖之人,将其中的火加热了七倍 ── 这样给这个故事作一种很好润饰,形成这个戏剧的高潮。强调王命令继续 ,他军队中最强壮的士兵将这几个人捆绑和扔在火中,经文里面也指出这几个人穿 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竟然皆丝毫没有损毁!由于火甚热,火舌向四周伸开,把抬这三个青年的人都烧死,而这三个青年,则被扔在烈火中游行,这是最大的嘲讽和神迹。对此,后来的一位作者,把廿三节的情节改写,
见之于次经之中,通常指‘亚萨利亚之祷言与三童歌’。这卷书说明亚萨利亚(或亚伯尼歌)在烈火之中游行,唱诗歌颂上帝的情形。次经说‘王的仆人扔他们在火 中,仍然继续不断的用石油精、柏油、粗麻,和小劈柴,使 火更炎烈,以致火焰自 门上腾,高至七十三尺’。但是‘耶和华的使者’使这 中‘有如降霜露时的风’,所以火一点不能挨近他们。这三个人在火焰中同声赞美上帝,归荣耀与上帝。
这个神迹到这个地步算是到达了顶点,王观看的时候大感惊奇。因为他看看这三个青年人,原来皆穿 衣服,被绳子捆绑、扔在烈火的 里,现在居然在火里面游行 ── 并且丝毫没有受伤。但是,还有令他更为惊奇的,他看见与这三位青年同在的,还有第四位人物,他的面貌‘好像神子’。在廿八节,国王认为祂是“上帝的使者”。上帝差遣祂的使者,拯救属祂之人的这种主题,在殉道的故事之中可以见到的虽然不多,但在旧约却有不少的先例,例如,亚伯拉罕的使女夏甲(请看:创卅一 17 节以下)与以撒(创廿二 1 ),并且在但以理书六章二十二节再次提到。‘神子’这一词,使我们想起约伯记一章六节所记的‘上帝的众子’,他们‘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或者说这是与创世记六章二节以下所记的、随意挑选‘人的女子’,娶来为妻的那一班天使。在但以理书这一段所记的,则是上帝的似天使的使者,被差派去保全这几位青年的性命,并且救他们脱离苦难。
他们照 国王的吩咐,从火 之中出来 ── 那当然是从火 的侧门,即王观看的地方 ── 最使他们觉得惊奇的,乃是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甚至没有火燎的气味!所以尼布甲尼撒承认他们为‘至高上帝的仆人’ ── 这是从一名异教徒的国王口中,承认他们所敬拜的,乃是独一的真神。
在廿八节之中,尼布甲尼撒称颂上帝时,这种承认随 他的称颂上帝,并且也称赞这三个青年人,赞扬他们专一信靠祂,可清楚看到,这个故事以一种喜剧性的笔调结束。王不单单认识以色列的上帝,并且也认识以色列人所信的宗教。他本人虽然可能并没有改信以色列人的宗教,但是他降旨保护信奉这三个青年人所信的宗教。保护代替迫害,他们现在可以放心,逼迫他们之人将必失败。获得国王降旨保护以后,又蒙国王将他们升了掌权之高位。
(二)
我们读到这个故事,心中就会想起在以色列人被掳的时候,有一位先知所写的,他的信息很可能与写但以理书第三章有相同灵感。‘雅各阿,创造你的耶和华;以色列阿,造成你的那位,现在如此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越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 在你身。’(赛四十三 1-2 )
但以理书的作者,心中必然想到他的犹太同胞面对 严重的背道离教试探,并且知道他们在持守 原来的宗教信仰所遭受的压力,所以劝他们信靠上帝,确信祂绝不会撇弃他们。他把他们所遭遇的一切苦难,所获得神迹性的后果,描绘成光明的图画,但是这个故事所相信的,却是基于第十八节的困难的事实,不管后果如何,他们在宗教上绝不变节,乃要信靠上帝直到死时。
但是作者本人的信心与信靠,超过这一点。尽管现在眼前的与他的信心相反,他却宣称,异教的世界,这种以王个人为代表,将不得不承认以色列的上帝,承认祂是一位至高的上帝,并且是在全地作王的上帝。他宣称异教徒承认上帝的权能的时候,很快的就要来到。这是我们从以色列人被掳以后的着作之中,可以见到的中心主题(请看:赛六十 3 ;六十二 2 ;六十六 12 , 19 ;玛一 11 ),这个主题在两约之间的文献之中也常常见到。外邦人到最后要因上帝的国度来临,承认祂,并且向祂下拜(西婆神谕“ Sibylline
Oracle ”三章七四 ○ 节;便雅悯之约书“ Testament
of Benjamin ”九章二节;利未之约书“ Testament of Levi ”十四章四节以下;启示录廿一 24 以下)。这个信息特别适时,当安提阿哥在下令禁止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奉行敬拜耶和华的宗教,并且宣称这种宗教为不合法,凡违令而信奉者,则予以处死。但以理书似乎说,上帝的子民必能得胜,并且能存活看见到外邦人的世界 ── 以安提阿哥为其中心 ── 皆要俯伏下来敬拜上帝。我们已经看到,这也是在基督的教会,生发活泼的盼望之信心,在新约之中,很有把握的说‘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腓二 10 以下)。
这位神秘的神圣人物出现于火焰之中,成为上帝的得胜,以及祂的子民获得拯救的表号。这一位并不是弥赛亚,本书作者也无意要读者把他当作弥赛亚。不过,历世历代以来,在基督徒的灵修之中,以及在基督教的神学上,许多人实际上把这一位当作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一种显现亲临,我们对于这种看法也不必惊奇。胜利是从失败而来;在苦难之中,有一位亲身受更大的痛苦。正如这位神看哪,一根大树秘人物在火焰之中,所以上帝与祂的子民也继续同样受苦。 ── 《每日研经丛书》
第三章 殉道者的灵──忍受火炼的试验
壹 撒但的灵──抬高自己,欲与至高者同等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 ...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 ” ( 但三 1~7) 。
凡读圣经的人都知道,撒但在未背叛神,尚未堕落之前,原是神的天使长之一,是那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他因美丽心中高傲,不以天使长为满足,还要升高自己与至上者同等。因而背叛神,被逐出,摔倒在地,成为撒但 ( 结二十八 14~17 ;赛十四 12~15 ;启十二 3~4) 。他如今是这世界的王,是空中掌权者的首领;而这些外邦人时代的王,是撒但的傀儡,个个有撒但的灵,个个都是心高气傲,自高自大;他们都被自己的成就冲昏了头,以为自己真的那么伟大,超凡,把自己比作神。尼布甲尼撒王更是如此。虽然他暂时佩服了但以理的超凡智慧,但不能改变他自高自大的本性,又受了撒但的迷惑,以为自己真是如同梦中的金像头,是神,配得世人的崇拜。这就是他造金像,要普世的人敬拜的动机。
在世界的末期,最后的三年半,敌基督会出现;他会作个兽像,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 ( 帖后二 4) ,所有不拜兽像的人都会被杀害 ( 启十三 14~15) 。历史会重演;参照第九章、第贰大项、第四中项、第 ( 二 ) 小项的说明。
贰 不拜兽像的得胜者
“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王阿,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阿,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 但三 8~12) 。
有几个犹大人,说出,可能极大多数的人都屈服于恶势力,变节,妥协,拜偶像了,然而在任何的时代神都为自己留下一些得胜者,是未曾向偶像,鬼魔屈膝的,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就是这些蒙神保守的得胜者。在第三章中,未曾提及但以理的名字。很可能那时,但以理适逢王命外出,不在场;不然,但以理绝不会妥协,也不至于不为他的三个朋友闭口不言。
参 殉道者的灵
在尼布甲尼撒王用扔进烈火的窑中威胁之下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阿,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阿,祂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 但三 16~18) 。他们的心志是忠心而绝对,他们的态度是不亢不卑,不因王怒而畏惧改变态度。他们为着主和祂的见证,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面相信即便被王扔进烈火的窑中,神也必能拯救他们;另一面觉得即或不然,甘愿接受神的安排为祂的见证欣然殉道。他们有殉道者的灵,虽至于死,也不爱惜生命。
肆 神的保守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么;他们回答王说,王阿,是;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 但三 23~25) 。
神以实际的行动,回应了甘心殉道者的见证;他们因着信,得了应许,灭了烈火的猛势 ( 来十一 33~34) ,神子亲自来陪他们在火中游行;祂是全能者,创造宇宙万有的主,神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主的手里把祂的信徒夺去 ( 约十 28~29) 。
伍 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
“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神,是应当称颂的,祂差遣使者救护倚靠祂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 但三 28~30) 。
殉道者冒着生命的危险所作的美好见证,折服了尼布甲尼撒王,也折服了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本来欲置他们于死地的人,现在转过来颂赞他们所信的神。神因他们得了荣耀 ( 约十七 10) ;殉道者轰轰烈烈的见证,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 ( 弗一 14 , 6 , 12) 。 ── 黄共明 《 但以理书要义 》
但以理书 3:1
一 个 金 像: 尼
布 甲 尼 撒 王 如 此 骄 傲 自 大 并 且 行 事 狂 妄, 很 可 能 因 为 他 是 但 以 理 讲 解 中 (2:37~38) 的 像 的 金 头。 尼 布 甲 尼 撒 王 统 治 的 帝 国 刚 刚 开 始 变 得 比 较 强 大, 他 显 然 企 图
利 用 宗 教 来 巩 固 他 在 许 多 新 近 征 服 之 地 的 统 治, 他 命 令 人 拜 金 像, 以 此 作 为 鼓 动 民 众 效 忠 于 他
的 一 种 手 段。 他 既 不 是 第 一 位 利 用 宗 教 为 自 己 的 政 治 利 益 或 高 抬 自 我 而 服 务 的 世 界 级 领 袖, 也
不 是 最 后 一 位 如 此 行 的 人。
3:2
行 开 光 之 礼: 由
于 但 以 理 的 请 求, 他 的 三 个 朋 友 得 以 蒙 王 委 派 去 管 理 巴 比 伦 省 的 行 政 事 务, 而 但 以 理 本 人 则 在
宫 中 供 职 (2:49) 。 当 尼 布 甲 尼 撒 王 招 聚 众 官 敬 拜 金 像 的 时 候, 但
以 理 可 能 不 在 其 中 —— 他 也 许 奉 旨 在 各 省 巡 视, 或 许 他 的 职 任 与 本
书 中 所 提 的 这 些 官 员 不 同。
3:12
不 事 奉 你 的 神: 尽
管 圣 经 教 导 我 们 应 当 顺 服 和 敬 重 在 上 有 权 柄 的 人, 并 且 为 他 们 祷 告 ( 罗 13:1~7 ; 提 前 2:1~2 ; 彼 前 2:13~17) , 但 是 我 们 首 先 应 当 对 神 尽 忠。 如 果 我 们 愿 意 遵 行 那 第 一 且 是 最 大 的 诫 命 —— 尽
心、 尽 性、 尽 意、 尽 力 爱 主 我 们 的 神 ( 申 6:5 ;
太 22:37~38) , 我 们 就 不 会 敬 拜 或 尊 崇 任 何 假 神 或 偶 像。
3:17
17~18 我 们
所 事 奉 的 神, 能 将 我 们 …… 救 出 来: 无
论 是 迦 勒 底 人 ( 或 做 占 星 的 术 士 ) 充 满 嫉 妒 的 挑 拨 暗 算 还 是 尼 布 甲 尼 撒 王 的 恶 毒 威 胁 都 不 能 使 这 三 个 少 年 人 在 自 己 的 信 仰 上 妥
协 让 步。 他 们 愿 意 毫 不 犹 豫、 勇 敢 无 畏 地 在 世 人 面 前 见 证 他 们 对 真 神 的 忠 心。 他 们 满 心 盼 望 并 且
坚 定 地 相 信 神 是 他 们 的 避 难 所 和 力 量 ( 诗 46:1 ; 56:4) , 清 楚 地 知 道 神 向 罪 和 悖 逆 所 倾 倒 的 怒 气 远
胜 人 的 怒 气 ( 比 较 利 26 章;申 28 章 ) 。 “ 即 或 不 然 ” 这 样 果 断 刚 毅 的 回 答 充 分 表 现 了 他 们 无 条 件 地 相 信 神、 完 全 信 靠 神 并 且 绝 对 忠 于 神
的 圣 洁 品 格。 这 种 绝 对 真 实 的 信 心 使 得 他 们 能 够 不 计 代 价 而 义 无 反 顾 地 彻 底 信 靠 和 顺 服 神。 完
全 顺 服 和 恒 切 信 靠 神 的 信 心 以 及 勇 敢 的 行 为 才 是 圣 经 信 仰 的 确 据, 比 得 蒙 拯 救 的 经 历 更 加 有
力。 如 同 圣 经 中 许 多 伟 大 的 圣 徒 一 样, 这 三 个 人 的 信 心 也 经 历 了 巨 大 的 试 验。
3:24
24~25 那 第 四 个
的 相 貌, 好 像 神 子: 第
四 个 人 可 能 是 天 使 或 基 督 在 道 成 肉 身 以 前 的 显 现, 奉 差 遣 在 但 以 理 的 三 个 朋 友 遭 遇 极 大 试 炼 时
保 护 他 们 并 与 他 们 同 在。 应 当 注 意 这 三 个 少 年 人 的 希 伯 来 名 字 的 含 义 与 神 对 他 们 的 拯 救 相 对
应。 “ 耶 和 华 彰 显 恩 惠 ” ( 哈 拿 尼
亚 ) 给 他 们, “ 耶 和 华 帮 助 ” ( 亚 撒 利 雅 ) 了 他 们, 而 第 四 个 人 就 是 “ 与 神 一 样 的 人 ” ( 米 沙 利, 参 1:7 注 ) 。
3:30
沙 得 拉、 米 煞、 亚 伯 尼 歌: 这
三 个 少 年 人 为 我 们 树 立 了 至 死 忠 心 的 美 好 榜 样, 他 们 定 了 当 今 所 有 在 属 灵 和 道 德 生 活 上 妥 协 让
步 之 人 的 罪 —— 这 些 人 不 惜 以 世 俗 的 影 响 和 风 俗 为 自 己 的 属 世 行 为
开 脱。 神 不 会 接 受 那 种 “ 人 人 都 这 样, 所 以 我 不 得 不 这 样 ” 的 托 辞。 我 们 应 当 恒 切 地 祈 求 神 赐 给 我 们 坚 定 的 意 志, 使 我 们 能 够 义 无 反 顾 地 忠 于 神
但以理书
注释
三 1-30 神的掌权显于烈火的试炼
三 1-18 拜偶像或殉道
但以理书的作者,显然有意要我们看见尼布甲尼撒的梦和他在杜拉平原 立的大像的关连( 1 节)。这大像也许是代表王自己(参二 38 :「你就是那金头」)。若比较那梦中的大像(二 31-33 ),尼布甲尼撒建造的大像全是精金(大概是镶上金片),这显示他听了但以理的解梦后所表现的狂妄自大(二 44-45 )。注意:经文提了 7 次「尼布甲尼撒造了(或立了)」大像( 1 、 2 、 3 、 5 、 7 、 12 、 14 节)。神把「国度、权柄、能力、尊荣」(二 37 )赐给他,他却妄行自用。因此可见他在二章 47 节对神的称颂是何等肤浅。
这大像不成比例的尺寸(高 90 尺,宽 9 尺)显示那大像可能包括一个坚固的底板。
这段记叙有两个特点,使它的信息更形突出。第一,经文重复的提到当时的景象和音响( 2-3 节记述景象; 5 、 7 、 10 节记述音响)。「琴瑟、笙」看来原是希腊乐器,可见希腊文化的普及)。读者似身历其境。当时充满宗教气氛,无疑给在场的人奇异的影响。但那 3 位希伯来人知道神所悦纳、合乎圣经的敬拜,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对真理的顺服(参约四 24 ;罗十二 1-2 )。第二,世上的城和神的城的冲突非常显着。只有选择拜偶像或是死亡( 4-6 节)。出埃及记二十章 4 至 6 节的禁令面临挑战,按神的形象受造的人(创一 26-27 ;弗四 24 ;西三 10 ;参太二十二 20-21 ),竟跪拜人自己造的形象。当时,沙德拉、米煞和埃布尔尼歌的信心光耀夺目,比那火窟中的火焰更明亮(来十一 34 )。他们强烈地表明对神话语的忠诚(林后四 11 、 13 下、 18 )。
尼布甲尼撒显然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收买,没有人敢抗拒他的命令。这次的考验比起第一、二章的经历更为严峻(前面的考验似乎只是热身)。他们对神的忠诚和勇气被术士刻意和恶毒地转达王前(「这些人不理你」)。不过,他们的传达也是真实的:「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2 节;参出二十 3-4 、 23 )。
尼布甲尼撒早已认识这 3 位希伯来人(一 18-20 ,二 49 ),也知道他们将如何回答他的问题( 14 节);他现今是向他们的神和他们的勇气挑战( 15 节)。他没有考虑他们两项特点:他们对神的能力的认识( 17 节),以及他们对神话语的委身( 18 节)。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充满盼望( 17 节;参一 12-13 ,二 16 ),毫不犹疑( 18 节);他们的表现反映了亚伯拉罕的榜样(参罗四 20 )和乔布的见证(伯十三 15 上)。
三 19-30 「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
巴比伦王与耶路撒冷人的对立达到顶点。巴比伦本已「冲冲大怒」( 13 节;参 19 节),现更因他们的决心而「变了脸色」( 19 节)。他下令把火窟的热度加至顶点(这大概是「比寻常更加七倍」之意),选派最强壮的士兵捆绑他们( 20 节),把他们捆绑得十分牢固( 23 节)。火窟的热度使抬他们 3 人的士兵都被烧死( 22 节)。这些细节使读者意会这 3 位希伯来人已无生存机会,而作者描述他们的衣服( 21 节),是要我们注意将要发生出人意料的事。在王大怒、士兵烧死之际,这 3 位希伯来人仍好整以暇(请看:作者刻意描述他们的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 21 节)。跟这世上的国比较,神的国「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 17 )。那 3 位希伯来人在火窟中的行动(「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 25 节),更表明神国的胜利。
显然那火窟分为两层,在上层的人可观看火刑的执行。尼布甲尼撒看见那 3 人仍然生存,并有第四位好像神子,与他们一起( 24-25 节),他就改变态度( 26 节;参 15 下)。他现今承认是他们的神奇妙的干预,使他们得救。这事件正应验了以赛亚书四十三章 1 至 4 节的话:「你不要害怕 …… 我必与你同在 …… 你从火中经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早期的基督徒释经家认为那第四人是神的儿子或耶和华的使者(参 28 节),后人也多如此说。不过,这里的重点是说明神的完全保护,这可见于他们连火烧的气味也没有的事实( 27 节)。诗篇三十四篇 19 至 20 节最终应验在基督身上(参约十九 26 ),但在这里先有一个预尝的应验。
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第三章
3:1 “金像”:外面贴金的大型人像,不一定照尼布甲尼撒的相貌铸造。
3:6
这是以行政命令来强迫人民信奉的宗教,要人拜人手所造的偶像(启13:14-15;14:9-11;19:20;20:4;帖后2:4),将人的自由意志集体化,扼杀个人信仰自由。
3:17-18 “即或不然”:从这句话可知三人事前并不确定能否获神拯救,很可能要以身殉道。忠心奉献的人把生命置诸度外,决不计较得失。
3:25
“好象神子”:尼布甲尼撒信奉异教多神,此处的“神子”原文作“诸神之子”。他相信是三人所信的真神差派这位神子来救护祂的仆人(28节)。这位在火窑烈焰中与三人同在的或为天使。有的解经家且相信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重要的是:信徒在苦难中有神同在,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可以一一平安无恙度过(2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