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卅八章
第 38 章
耶 38:4-5> 不想得罪人?对神呢?当二者有冲突时呢?
38:4-5 犹大王想讨好每一个人,谁的意见都听,没有主见,难怪弄得犹大国一塌糊涂,混乱不堪。他既听从耶利米的请求( 37:21 ),又允许众人去杀耶利米( 38:5 ),最后又救耶利米一命( 38:10 )。耶利米在当时很不受欢迎,他的言论不断打击军队和人民的士气,令人非常沮丧。西底家在公众意见与神的旨意之间难以取舍。在你的生命中,是别人的意见还是神的心意对你影响最大呢?
耶 38:6> 犹大首领企图除去不中听的声音。若我听到不顺耳的提醒……
38:6 首领将耶利米投进牢狱里,想置他于死地。“牢狱”其实是一口井,是用来收集雨水的地下洞。井底下又黑暗又潮湿,这口井底还有厚厚的淤泥。耶利米被抛进井里,很可能会溺毙、曝晒而死或饿死。
耶 38:6> 若没有掌声,没有赞赏,只有死亡的威胁,我还愿意忠心地事奉下去吗?
38:6 耶利米忠心耿耿地宣讲神的信息,却遭到领袖们一次又一次的陷害和逼迫。四十年来他忠心事奉神,却得不到任何人的赞赏、爱护和拥戴,反而遭到鞭打、恐吓、被投入牢狱,直至被驱逐出境。只有外邦的巴比伦人对他尚存几分尊敬( 39:11-12 )。神未曾应许祂的仆人免遭压迫,甚至忠心耿耿的仆人也难幸免。然而,神却应许祂必与他们同在,赐他们力量面对艰难险境(参林后 1:3-7 )。你服事他人的时候,谨记你是在服事神,而不是取悦人。神必奖赏忠心服事祂的人,但不一定是我们在世上的时候。
耶 38:7-8> 以伯米勒为什么会在便雅悯门口向王进谏?
38:7-8 “便雅悯门口”是耶路撒冷的城门之一,这里也是处理法律诉讼的地方。在王宫里的太监以伯米勒听见了耶利米的遭遇,立即为他主持公道,向王进谏。
耶 38:9-13> 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艰难得多,我愿意成为另一个“以伯米勒”吗?
38:9-13 以伯米勒敬畏神多过害怕群众压力,在众多的宫廷官员之中,只有他独排众议,为耶利米伸张正义,反对谋杀计划,而这行动很可能令他付上生命的代价。然而,他这勇敢的行动却拯救了他自己,在耶路撒冷沦陷的日子免遭杀害( 39:15-18 )。你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或选择为神发言,替主行道。例如有人遭到不公义之事或受到欺压,你可以本着神的爱与他接触,关怀他;而你可能是惟一帮助他的人。同样,如果你自己遭到不公义的对待或受人欺压,神也特别为你预备“以伯米勒”之时,谨记为此献上感谢!
耶 38:27> 耶利米以智慧的言语来答覆包藏祸心的问话,先知究竟是以什么原则来回应?
38:27 众首领想听的是准确无误的消息,而不是神的真理。他们想利用那些消息对抗神、神的先知和君王。但耶利米只将西底家命令他说的话说出来。我们不可以向别人隐瞒神的真理,但是如果有人想利用我们的消息谋害神的子民,我们就要保守秘密。──《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卅八章
身系囹圄(三十八 1 ~ 28 )
.先知陷于淤泥中( 1 ~ 6 )
第 1 节论到的四个首领都是反对耶利米的,犹甲和巴示户珥曾被西底家派去质问耶利米(二十一 1 )。所以他们听了先知的话,便以叛国罪请求王把先知关在牢狱中,西底家受不了压力,只有放弃干预。众首领本可以将先知处死,但可能见王不干预,姑且还个“人情”,只把耶利米关进牢狱的淤泥中。可是,他们亦知道若先知不获释放,他必定死亡。这是先知第三次被囚。
.古实人救先知( 7 ~ 13 )
以伯.米勒只是王宫中作太监的衣索匹亚人(古实人),但他却有勇气跑到王面前请求释放耶利米。经文没有解释为什么他要冒生命危险救先知,但他的勇气是值得我们效法的。王答应他的请求,也可以反映出西底家的性格和心情──他怯懦,虽然不想害先知,但又受不了众首领的压力。
.王求问先知( 14 ~ 28 )
第三门可能是王专用的出入门口(参王下十六 18 )。西底家因怕给首领知悉他求问先知,所以要耶利米用第三门入见。王始终都奢望神能有好消息给犹大国,但先知仍然宣告同一信息:投降巴比伦王才可以保存生命,犹大国必灭亡。可怜的西底家,他想投降,又怕被戏弄。最后,王也没有出城投降。但他怕他与先知见面之事一旦被众首领发现,他的王位便难保,所以便叮嘱先知要切切保持缄默。结果,耶利米只好敷衍首领们的盘问。
祈祷 求主使我有以伯.米勒的勇气,而不是西底家的懦弱。 ──《新旧约辅读》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 第卅八章 注释
1-28
本章年代不甚清楚,有些学者根据 38章与37:11-21许多相似处,而主
张是同一件史实的两种记录。
1-13 先知下狱与获救
2
「以自己命为掠物」:参21:9注。
4
「使他们的手发软」:使他们的士气低沈。
6
「牢狱」:原指在地底掘成的坑,本作贮水之用。
7
「古实」:即埃提阿伯。
「王坐在便雅悯门口」:乃为审讯;百姓可在这里将诉讼禀告
王或其他官员。
9
「因为城中再没有粮食」:应作「当城中再没有粮食的时候」。
10
「三十人」:有古卷作「三人」。
12
「胳肢窝」:即腋窝。以布料作垫是为避免绳子割入身体内。
14-28 王与先知最後的会面
14
「第三门」:可能是王宫直接进入圣殿的私人通道。
「一件事」:原文可作「话」,指从耶和华来的信息。
(参37:17)
22
这里描写王将来的惨况,正是耶利米的遭遇之重演。
(见2:10,
本章6)
「你知己的朋友」:原文作「为你谋求幸福的人」。
「催逼」:原文「引诱」或「怂恿」,带有欺骗之意,目的是
要将对方引入歧途(参耶20:10; 俄7)。
23
「你也必使这城被火焚烧」;有古卷作「它(指这城)也必被
火焚烧」。
26-27
耶利米并没有说谎,因他的确曾向王作出此项恳求(见37:20)
思想问题(第 38章)
1 众首领对耶利米的控诉有道理吗?
若你是当时首领之一,你会考虑什麽因素来决定耶利米的话是否
可信、可行?
2 38:1提到的犹甲、巴示户珥都曾被西底家差派去求问耶利米(
21:1;
37:3),但这时却建议治死耶利米。
你认为西底家心里是否同意他们的做法?参 5,
7, 10节。
另一位曾被西底家差去见耶利米的是玛西雅的儿子西番雅,他对
耶利米的态度又如何?参 29:24-29。
3 本章里古实人以伯米勒对耶利米有何评价?见 9节。
他的表现给你什麽榜样?
4 试重温耶利米先知在耶城未沦於巴比伦王手上之前,因宣讲神的
信息,在肉身上所受的痛苦。
见 20:2; 26:8; 32:2;
37:15, 21; 38:6, 13, 28。
5 耶利米认为自己若对西底家说真话,或会招来杀身之祸,或无济
於事( 15)。
西底家如何化解他第一个顾虑?见 16,
24-28节。
耶利米的第二个顾虑是否正确?
6 西底家为何不肯听从耶利米的劝戒?见 19节。
他的顾虑与他的誓词( 16)是否相称?
你是否也充满顾虑?
这与你的信仰又是否相称?
7 西底家多次向耶利米求问神的旨意,认为他是先知(见 37:17)
,但又不敢听从他的指示。
讲道材料
耶利米书第卅八章
被捕和被囚 ── 另一版本(卅八 1-13 )
在耶利米被捕的这个版本中,政府官员公开指控耶利米叛国。他们凭他自己口中的话定他的罪,引证他自己说的话指证他;二至三节实际上是引用耶利米在廿一章九至十节所说的话。他们正当地要求把一个破坏军人与市民士气的人处死刑;这一个人不为他自己的国 求平安 ( shalom ),反而尽所能加以摧毁。他们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耶利米作的,不多不少正是战时任何遭处决的叛国罪犯作的事。西底家把耶利米交在那些控告他的人手中,显示他自己地位的脆弱与在耶路撒冷实际上真正之权力所在( 5 节)。这又使我们联想到彼拉多,他在 众面前洗手,并把耶稣交给那些咆哮要流祂血的人手中(太廿七 24 )。这一次耶利米被人拉去用绳子将他坠下属‘王的儿子玛基雅’的一个水窖中,使他沉溺在那干涸水窖的淤泥中,无疑地要他在那里慢慢地死去。关于玛基雅的其他方面我们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他与在前一个被捕之故事中记述之国务大臣约拿单是否有任何关系。然而,玛基雅很清楚是与那有势力之政治集团共同工作,要使先知销声匿迹。
又要再次声言耶利米得保性命应感激王,以伯米勒 ── 他的名字是‘王之仆人’的意思 ── 一个古实的太监,王宫中的一个职员,把先知的困境向王报告,王便命他带一小队救援人员在耶利米未死以前把他从水窖中救出来。以伯米勒似乎是一个关切、务实、做些小事使别人生活好过些的人。他不只取一根绳子去把耶利米从水窖中提上来,而且体会到这次救援的行动可能是困难的。当他想到用绳子把耶利米从淤泥中拉上来时,可能会割伤他的皮肉,他便从王宫储物室中取了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连同绳子缒下去给耶利米,使他可以垫在腋下,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往往是小事上的体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最持久的印象。任务完成,耶利米终于得以被转移到‘护 兵的院子’里。
秘密召见 ── 另一版本(卅八 14-28 )
王与先知之间会晤的这篇记载显明了西底家与耶利米二人的性格。
让我们先看西底家。他不安的感觉充满这次会晤。会晤要再次在暗中进行;这一次是在‘耶和华殿中第三门里’( 14 节)。这个‘第三门’在何处,我们不知道;它可能是从王宫通往圣殿的王室私用通道,远避公众注视或某些官员的眼目,明显是会晤的理想地方。西底家王非常渴望这次会晤要完全“不记录在案”。他在末了要耶利米答应( 25-27 节)不向政府官员,甚至在死亡威胁下,也不泄漏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他只准耶利米透露他恳求王不要把他解回,使他面对死亡的‘约拿单的房屋’;这奇特的说法较切合卅七章的被捕故事,多于我们刚才在卅八章所念的被捕故事。除非我们假定玛基雅的水窖和约拿单之房屋中的水窖是同一个地方。
西底家仍然不愿或不能弃城投降巴比伦人,他列举的理由之一是他怕那些已经投降巴比伦的犹太人 ── 大抵他们之中有些人是回应先知的话而投奔的 ── 而且他们会认为西底家要为同胞承受的长期痛苦负上责任( 19 节)。一个像西底家满心恐惧的人,永不能作坚决的决定。‘别人会怎样想或怎样行’决不是有责任感地生活的理想指引。西底家不停战栗发抖,直到耶路撒冷被焚毁。
耶利米又怎样呢?他似乎极其焦急。在他要说话以前,他要对方再保证他所说的不会被记录下来并用来作为指控他的证据。他怕他若说令王不快的真话,无疑是在自己的死亡证上签字。他基于过去的经验,知道给王提供的任何忠告都可能不被理会( 15 节)。只有在王保证他的安全之后他才说话。然而,在耶利米要宣告的话语中并没有安慰西底家之言;在他传的信息中没有妥协。唯一安全之策,甚至在最后一刻,乃在弃城向巴比伦人投降。
拒绝这样行的后果,耶利米用‘耶和华已给我显示的异象’( 21 节直译)这种形式给王表明了。这异象是:王宫里的妇女都必被带出去交给巴比伦王,而且她们会一面走一面唱哀歌,说:
他们误导你,辖制你了,
你这些知己的‘朋友’;
现在你的脚陷入淤泥中,
他们已离你而去了。
( 22 节,安卡圣经,〔 Anchor Bible 〕,布锐特〔 John Bright 〕的译法)
倘若这是一首传统的哀歌,我们并不知它出自旧约何处,不过同类型的措辞可见于几篇诗篇中。诗篇四十一篇九节论到一个人被他信任的‘知己朋友’出卖,知己朋友因这个写诗的人之不幸而幸灾乐祸;然而,在诗篇六十九篇十四节,写诗的人恳求上帝搭救他脱离‘下沉的淤泥’。标准修订本译作‘你知己的朋友’,在这篇哀歌开头这句话,在希伯来的字义是‘你 平安 ( shalom )的人们’,就是那些声称关心你福祉的人。这话可能指西底家那些政治上和宗教上的顾问,或是指他那些以往的同盟,他曾寄予厚望的那些埃及人。
在会晤的末了耶利米答应西底家不把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向政府官员泄露。甚至当那些官员在盘诘下应许免除他死刑,他仍能镇定地向他们虚与委蛇。他几乎是以他个人的‘官员保密法’作掩护。他撒谎,主要是为了保护王,正如许多人撒谎以保护消息来源,或例如在战时,保护他们匿藏的难民或军人一样。我们能辩论耶利米的撒谎是否正当,但它大概是一个从未出现于这个故事叙述者心中的问题。他主要是要给我们表明耶利米,虽然承受所加于他个人的压力,但他至终都忠于他作先知的召命,拒绝放弃他所传关于耶路撒冷必遭毁灭的信息。在上帝护佑下他出奇地靠每日监狱定量的口粮存活下来。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书
柒.当时史事(三四~四五)
一.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衰落(三四~三九)
4 . 耶利米被囚和得西底家接见(三七~三八)
三八 1 ~ 13 由於耶利米劝告百姓离开耶路撒冷,转投巴比伦人,所以又被囚下在一个充满淤泥的牢狱中。西底家公开显露自己的弱点:他无法阻止那些领袖的意愿,无法保护先知。有个古实人太监用绳子、碎布和破烂的衣服把耶利米从牢中拉上来,带回护卫兵的院中。
三八 14 ~ 20 西底家王向耶利米垂询时,答应不杀他。耶利米劝他要向入侵者归降,并确保那些投降了的犹太人必不戏弄他。
三八 21 ~ 23 如果西底家不肯出去投降,王宫内的妇女便在巴比伦的侵略者面前奚落他,提醒西底家,他的知己的朋友如何误导他,并离弃他。而且,王的後妃、儿女和他自己都要被侵略者捉住,而耶路撒冷则被火焚烧。
耶利米书 38:2
住 在 这 城 里 的,必……死: 耶
利 米 的 信 息 沉 重 地 打 击 了 犹 大 军 队 的 士 气, 削 弱 了 他 们 抵 抗 巴 比 伦 大 军 的 斗 志。 因 此, 军 中 的 首
领 想 治 死 耶 利 米 (4 节; 参 32:2 注 ) 。
38:5
他 在 你 们 手 中: 西
底 家 王 因 害 怕 军 中 首 领 们 的 权 势 和 影 响, 而 将 耶 利 米 交 给 他 们 处 置。 在 他 执 政 的 整 个 过 程 中, 他
始 终 都 显 得 唯 唯 诺 诺, 缺 乏 正 义 感。
38:6
下 在……牢 狱 里: 这
个 牢 狱 本 来 是 一 个 蓄 水 池, 人 们 可 以 在 冬 季 用 这 种 池 子 收 集 雨 水, 将 雨 水 贮 存 起 来, 预 备 在 夏 季
使 用。 这 种 池 子 的 形 状 如 铃, 顶 端 开 口, 大 约 有 一 米 宽。 军 中 的 首 领 知 道 耶 利 米 被 监 禁 在 池 子 里
不 会 活 得 太 久。 耶 利 米 因 着 忠 于 神 和 神 的 话 语 而 遭 受 极 大 的 痛 苦。 那 些 忠 于 神 的 启 示 和 公 义 的
人 在 世 都 可 能 遭 到 恶 人 的 抵 挡 和 阻 挠。 他 们 也 要 为 义 受 到 逼 迫, 有 时 甚 至 还 会 遭 到 教 内 的 逼 迫 ( 参 太 5:10 注 ) 。
38:7
以 伯 米 勒: 这
个 古 实 人 为 了 搭 救 耶 利 米 而 向 王 上 诉。 以 伯 米 勒 不 仅 对 耶 利 米 充 满 仁 爱, 而 且 还 能 够 勇 敢 地 反
对 先 知 的 仇 敌。 信 徒 总 是 应 当 尽 力 帮 助 那 些 受 到 恶 待 的 人, 即 使 需 要 力 排 众 议 也 毫 不 退 缩。 以 伯
米 勒 如 此 善 待 耶 利 米, 因 此 在 耶 路 撒 冷 倾 覆 时, 他 的 性 命 得 以 保 全——神 不 会 忘 记 这 个 真 心 事 奉 他
的 人 (39:15~18) 。
38:20
听 从……耶 和 华 的 话: 西
底 家 王 相 信 耶 利 米 的 话, 但 是 他 对 人 的 畏 惧 (19 节 ) 、
他 的 软 弱 个 性 以 及 他 对 神 的 不 信 使 得 他 无 法 坚 定 不 移 地 顺 服 神。 结 果, 西 底 家 王 自 己 受 到 了 极
大 的 羞 辱, 整 个 民 族 也 因 此 灭 亡。 他 和 今 天 的 许 多 人 一 样, 虽 然 明 知 自 己 的 行 为 会 招 致 神 的 审
耶利米书
注释
三十八 1-13 耶利米身陷井中
当犹大因巴比伦而陷入极危险的境况时,耶利米也因他个人的仇敌而陷于险境。宫中一些官员强烈反对他,面对着这些有势力的人,因着他们的权力斗争,耶利米的性命堪虞(比较二十一 1 记载玛基雅的儿子巴施户珥担任一个较中立的角色)。那些官员们引述耶利米在犹大最后一段日子所传讲的信息( 2-3 节;比较二十一 7-10 ),他们要求将耶利米治死(比较二十六 11 )。他被控卖国,正如三十七章所提及的。西底家似乎无力反对这些官员( 5 节),因此,他为要保持其势力,便故意不听耶利米的说话。这是一件多么可怜和讽刺的事情,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可以运用的权力。
耶利米显然会死在淤泥的井中,但是一个服侍王的外国人,他是埃塞俄比亚人(古实人)以伯米勒(原文意思为「王的仆人」),他催促王采取行动。当王坐在城门口审讯案件的时候( 7-10 节),他向王发出请求。皇室中人明显地是意见分歧的,王本人又犹疑不决。耶利米于是被带到那较安全的获卫兵的院中( 11-13 节),他的仇敌对这事的反应如何,这里没有交待。
三十八 14-28 与西底家最后的会面
西底家与耶利米的最后一次会面是在秘密进行(第 14 节提及「殿中第三门」,没有在其它地方提过,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个幽静的地方,大概是王所专用的)。这事情不单反映了王在他的宫殿中没有安全感,更显示了耶利米对王的恼怒,因为后者经常向他询问,但又不接纳那唯一真正的答案( 15 节)。无疑地,先知本人正忍受着长久以来别人对他的逼害,并且他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把握,这事情连王也看出来了( 16 节)。
这次耶利米说的话给了西底家一些安慰,其中虽然没有改变他一贯的信息,却向王保证,如果他顺从巴比伦人,他自己本人便可以幸免于难,甚至神会保护他脱离敌对他的犹大人( 17-20 节; 19 节透露了在当时犹大社会中复杂的张力)。这是有关个人的保证,牵涉王的家庭;但如果王不听从神的话,后果便会相反,他和他的家庭便会因此而受苦( 21-23 节)。王失去妃嫔,在战争中是一种特别的羞辱。
西底家虽然在他最后的日子中的行动显示他内心的苦恼,但他没有对耶利米的话作出回应。以后在三十九章更显出他在知道甚么是对的事情上仍犹豫不定,结果带来十分大的灾害。
耶利米害怕再回到乔纳单的房子(比较三十七 15 ;这里不是指耶利米会再被陷入井中,因为王已经制止了别人对耶利米的杀害),他获准回到护卫兵的院中,他便一直留在那里,直至城破之日( 28 节)。
耶利米书第卅八章
三十八 1 ~ 28. 先知下狱、获释,与西底家会面
由于本章与三十七 11 ~ 21 有许多类似之处,故而其中事件发生的年代甚为难考。在两者的记载中,耶利米都被控叛国而被禁锢(三十七 15 、 20 ,三十八 6 、 26 )。两章都论及王秘密求问耶利米,且两者的结尾均是耶利米被交付护卫兵的院中。然而,两章的记述亦有所出入,其中包括三十八章描写的获救经过、耶利米实际被关的地点,以及西底家有实权让先知免于因叛国罪而被立即处决。也许这一章是三十七章更详尽的记载,但既然耶利米经常处于国人的忿怒之下,它同样也可能是另一次事件。
1 ~ 13. 耶利米的下狱和获释
玛坦的儿子 示法提雅 是位王室的首领,但除此之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王稍早时已经派遣示利米雅的儿子犹甲(三十七 3 ),和玛基雅的儿子 巴施户珥 (二十一 1 )前去见耶利米。如果耶利米当时已被转交到护卫兵的院中(参三十七 21 ),那么他便可以像这里记载的,自由对民众宣讲信息。二十一 9 的宣告,如今被用作对耶利米不利的证据,因为它在首领的眼中无异于通敌叛国。耶利米的讲论现在导致他被控打击民心士气( 4 节)。讽刺的是,在拉吉信件(瓦片文 VI )中,一名未具名的爱国军官,指责这些 s*a{ri^m (见十七 20 注释 )同样的罪名。西底家并不想让耶利米宣告败亡的信息,但他亦未明确地下令处决耶利米,可能以为只要先知还活着,神就会延迟处罚犹大。在三十七 15 ~ 16 , 牢房 ( 6 节)位于文士的房屋中,而此处则显然位于护卫兵的院中。据此推论,可能有两次不同的监禁。耶路撒冷大多数的房屋都有私人水池(参:王下十八 31 ;箴五 15 ),用以贮存雨水或泉水。它们通常作梨形,顶端有一小开口,此开口在必要时可予加盖,以防污染或其他意外发生。到公元前一二○○年时,水池的周边均以水泥巩固,这一点可由昆兰蓄水池得知。这里所说的水池显然已弃置不用,但仍旧留有淤泥,而先知就被迫要站或坐在淤泥中。 以伯米勒 ( 7 节)是西底家王的古实仆人,由于他国籍的关系,可能是已被去势的太监。 太监 一词在他处出现时,通常指某种王宫的长官(参二十九 2 ;创三十九 1 ,等等),七十士译本在这里将太监一词略去。王显然正在便雅悯门定夺法律案件,所以以伯米勒很容易就可以和王说话。城中没有粮食的说法事实上有些夸大,因为存粮一直维持到耶路撒冷陷落之前(五十二 6 ~ 7 )。 10 节的 三十人 应修改成较为实际的三人,因为原本的写法可能是 slsh 而非 slsm 。到 库房以下 ( 11 节)在马索拉经文作 ~el
tah]at[ ha~o^s]a{r ,亦可作 ~el
meltah]at[ ha~o^s]a{r ,“到藏衣室”(参:王下十 22 ),后者是较可能放置破烂旧衣服之处所。
14 ~ 23. 西底家再度求问耶利米
仅见于此处的第三门,可能是“王入殿的廊子”(参:王下十六 18 )。若果真如此,它作为王和先知谘商的地点应该算相当隐密。西底家在陷于绝望之中,转向他和臣民一直拒绝的耶利米,并起誓绝不会因先知直言不讳而杀害他。西底家的誓词如下( 16 节):“我指着那造我们生命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赏赐生命的是神,收取的也是祂,所以如果西底家不忠于自己所起的誓,神必然夺取他的性命。耶利米在西底家如此的保证下,把令人惊骇的几个选择一一陈明。在此必须再次强调古时战争的“全面”性质。反叛的君王一旦投降,通常会遭到处死或断肢的命运,因此西底家的前景并不乐观。然而,西底家被敦促要仔细聆听神藉着耶利米所说的信息,如此他便可保命。先知在宣讲信息时,听到宫里和王室的妇女唱着令人难堪的嘲弄歌( 22 节),表达他们被掳的羞愧及由敌军和外交人员加诸的侮辱。这对西底家尤其羞辱,因为此处提到的欺骗(和合:催逼),可能指朝中亲埃及派系把王引入歧途。 你的脚陷入 ( 22 节):这里的动词 hot]b#`u^ 依照马索拉经文,译作被动的形式。但是,它亦可像一些早期的译本一样,译为主动的使役动词形式( hit]bi^`u^ ),如此整句便成了 他们使你的脚陷入淤泥中 。 NEB 作 他们让你的脚陷入淤泥 。 RSV 的下一节 这城必被火焚烧 ( NEB 作 这城必被烧尽 ),在七十士译本和旧约亚兰文译本作 tis*s*a{re{p ,而马索拉经文则作 tis*ro^p 。
24 ~ 28. 如果西底家和耶利米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前者的处境会更加艰难,而且届时他将无法保全耶利米的性命。西底家建议耶利米在有需要时可藉故掩饰来王宫见王之举( 26 节)。这藉口是:他来求王不要把他送回地牢,因为他差点死在那里(三十七 15 )。这样的防备果然派上用场,众首领之后便来盘问耶利米( 27 节)和王的谈话内容。直到耶路撒冷失陷为止,耶利米一直在护卫兵的院中被严密看守。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第三十八章
38:1 本章似为前二章的若干事件的另一记载。1-13节为耶利米被囚和获释的事;14-28节则为西底家最后一次见先知,不久城陷被掳。
38:2 “以自己的命为掠物”:见21:9注。
38:4 这件事说明了旧约和新约中神的警告,都不被这些盲目乐观者所接受(比较26:11)。
38:7 “太监”:指在王宫中掌权的长官。
38:10
西底家王尽自己所能,让耶利米囚禁生活略好。他似乎很愿意帮助这位先知,又愿意遵循耶利米传给他的信息。但是西底家懦弱、胆怯,惧怕当时的权贵,以致不能成为英明领袖,只做了一个坏的君主。
38:12 用碎布作垫,免得绳子弄伤了耶利米消瘦枯干的双臂。
38:22 “妇女”:指后宫妃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