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历代记下(2 Chronicles)第29章

希西家即位时、年二十有五、在耶路撒冷为王、历二十九年、其母名亚比雅、撒迦利雅女也、
希西家行耶和华所悦、效其祖大卫所为、
元年正月、启耶和华室门、而修理之、
召祭司利未人至、集于东场、
谓之曰、利未人欤、其听我言、今当自洁、且洁尔列祖之上帝耶和华室、由圣所出其污秽、
我列祖干罪、行我上帝耶和华所恶、而离弃之、转背耶和华之居所、
闭其廊门、熄其灯、不在圣所焚香、献燔祭于以色列之上帝、
故耶和华之怒、及于犹大与耶路撒冷、使之飘摇、令人惊骇嗤笑、如尔目击、
因之我列祖仆于刃、我妻孥为俘囚、
今我有意与以色列之上帝耶和华立约、俾其烈怒转离我侪、
我子欤、今勿懈怠、盖耶和华简尔侍立其前、为其执事、供役焚香、○
于是利未人哥辖族、亚玛赛子玛哈、亚撒利雅子约珥、米拉利族、亚伯底子基士、耶哈利勒子亚撒利雅、革顺族、薪玛子约亚、约亚子伊甸、
以利撒反裔申利、耶利、亚萨裔撒迦利雅、玛探雅、
希幔裔耶歇、示每、耶杜顿裔示玛雅、乌薛、咸起、
集其昆弟自洁、遵王循耶和华言所命、入洁耶和华室、
祭司亦入耶和华室内洁之、出其所有污秽、置于院中、利未人舁至城外汲沦溪、
正月朔、始行洁事、至八日、及于耶和华之廊、洁耶和华室、又历八日、至正月十六日、乃毕其事、
入觐希西家王曰、我侪已洁耶和华室、及燔祭坛与其器、陈饼之几与其器、
且亚哈斯为王干罪时、所弃之器、我侪亦备具而洁之、今在耶和华坛前、○
希西家王夙兴、集邑中牧伯、上耶和华室、
牵牡牛七、牡羊七、羔羊七、牡山羊七、为国与圣所、及犹大人、献为赎罪祭、王命亚伦裔为祭司者、献于耶和华坛、
乃宰牡牛、祭司受血沃于坛、宰牡羊沃血于坛、宰羔羊沃血于坛、
遂牵为赎罪祭之牡山羊、至王与会众前、咸按手其上、
祭司宰之、以血为赎罪祭献于坛、为以色列众赎罪、盖王有命、为以色列众献燔祭与赎罪祭、
王使利未人执钹、与琴及瑟、在耶和华室奏乐、循大卫与其先见迦得、及先知拿单所命、即耶和华藉诸先知所命、
利未人执大卫之乐器而立、祭司亦执角而立、
希西家命献燔祭于坛、始献燔祭、同时而咏颂美耶和华之歌、以角与以色列王大卫之乐器和之、
会众崇拜、讴歌者讴歌、吹角者吹角、至于燔祭献毕、
献祭既毕、王与同在之众、俯伏崇拜、
希西家王与牧伯命利未人、用大卫与先见亚萨之词、颂美耶和华、众乃欣然颂美、俯首而拜、
希西家曰、尔曹既区别归于耶和华、可前携祭品、及感谢祭、入耶和华室、会众遂携祭品、及感谢祭而至、凡心愿者、亦献燔祭、
会众所携之燔祭、计牡牛七十、牡羊一百、羔羊二百、俱为燔祭、献于耶和华、
又献区别之牲、牛六百、羊三千、
惟祭司尚寡、未能尽剥燔祭之牲、故其同族利未人助之、迨其事毕、亦待祭司自洁、盖利未人诚心自洁、愈于祭司、
所献燔祭甚多、酬恩祭之脂、及随燔祭之酒亦多、于是耶和华室之役事俱备、
上帝为民所备、希西家与民众悦之、成事甚速、
历代志下第廿九章   第 29 章 

  圣经所记载的伟大宗教复兴 

  代下 29:1> 29:1 希西家的事迹见列王纪下 18 章。 

  代下 29:11> 我若曾经失去事奉的动力,可以重新肩负责任吗?可以怎样做? 

  29:11 神所拣选、在圣殿中事奉的利未人,因亚哈斯的恶行( 28:24 )已难再供职。但是希西家吩咐他们重新事奉,提醒说是耶和华拣选他们事奉的。 

  我们虽不至于面对像亚哈斯那样的昏君,但是压力或责任会使事奉变得闲懒、失去动力。你事奉的职位是神赐的,不要忽略你的责任。如果你在事奉中表现懒散,不管是存心退后或是环境所迫,你都要寻找机会重新再来。神会赐你方法,使你再负起责任。这时,你就要像利未人一样地随时候命( 29:12-15 )。 

  代下 29:21> 希西家为什么要献祭?他所献的祭有何含意?我今天在神面前最需要献上的祭又是什么? 

  29:21 在旧约中,献祭是神指定、使人藉此可以亲近神、与祂和好的方法。希西家所献上的赎罪祭,是人因为无意犯了罪而要献上,好求神赦免的一种祭。(对于神规定人要献祭的原因,以及祭物当怎样献上,请参利未记 1 章的注释)。 

  代下 29:22> 祭坛上的血预表了什么?这种在数千年前的宗教礼仪,与我今天有何关系? 

  29:22 洒在祭坛上的血,代表无罪的祭牲代替献祭者的罪。祭牲死了,使献祭的罪人得以存活。直到神完全圣洁的儿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舍去祂无罪的生命,使犯罪作恶的人类得免罪的刑罚时,这种礼仪才完成了历史使命(参来 10:1-4 )。 

  代下 29:30> 当时神的话语是用什么途径传递给百姓的? 

  29:30 先见是藉着异象或异梦得到从神而来的信息,并把它对以色列人或外邦人传讲出来的人。 

  代下 29:31> 会众所献的感谢祭有何特色?若我今天要感谢神,我又会用什么方式去表达? 

  29:31 感谢祭是平安祭的一种(参利 7:12-15 ),是人对神表示恩感。作为平安祭,它又象征与神和好并恢复交往。──《灵修版圣经注释》